□ “朱 学 勤 抄 袭 门”后 续 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据其博士论文出版的著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被指抄袭,朱学勤本人第一时间回应,吁请母校复旦大学与现任教学校上海大学立即启动学术调查程序。记者获悉,13日上午,朱学勤已经向复旦大学递交了正式的调查申请。 12日,朱学勤已经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取得联系,按照规范要求,准备相关资料。13上午9时,朱学勤已经前往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递交申请。此前,他也已经向上海大学校方申请,请该校学术委员会启动相应程序。因朱学勤本人是该委员会委员,他在申请同时向校方表示,从当日起主动回避,调查期间不参加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一切活动。 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绍学表示,事情发生时间较短,校方还未能作出判别。朱学勤获得博士学位是在复旦大学,事隔二十来年,有关调查应该由复旦大学进行。 刘绍学表示,上海大学打击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的态度是坚定的、明确的,一旦有关方面确认造假抄袭行为,就会依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据《新京报》、中广 道德理想国只会覆灭于暧昧的沉默 □本报评论员李晓亮 网络ID为Isaiah的网民,发帖称朱学勤先生早年的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存在抄袭嫌疑。朱学勤的学术身份,使得这起“抄袭门”格外引人关注,而朱学勤的回应态度,则让这起学术事件的关注度持续升级。 他没有选择假装低调的故意沉默,而是从被指涉嫌抄袭之日起,就屡屡做出回应,从“不会一言不发,将撰文逐条反驳”,到“向复旦大学递交正式的调查申请,请学术委员会启动相应程序”。这一系列回应轨迹,没有自我诡辩,没有寻求行政护佑,而是一直沿着学术共同体的路子行进。 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自信之处。学术能力有高下,学者 风范不应有太大的差异。道德诚信、责任良心、学术伦理,这些是一个学者术业专攻之外最可倚重者。清者自清,只要坚信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学术规范,即便“以今律古”会有某些不兼容之处,那么也该相信学术共同体的力量,相信学术自治能还自己一个公道,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也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个人担当和人格魅力。 谁还没个年少轻狂的时候,即便年轻时犯过错,只要不是混淆是非强词狡辩,或保持可耻而暧昧的沉默,或故意轻侮公众智商,那么一个人的“道德理想国”就不会覆灭。至于朱学勤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是否有学术失范之处,我们静待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