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互动百科网评审部的负责人孔妍妍如以往一样一一审阅着用户重新提交的新版本的内容。 但从中午开始,一个现象引起了她的注意。在众多提交的新版本的内容中,有关“人物”的修订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学历的修改,相对于以往的增量,单是8日一天,就增加了70%-80%。此异常也引起了其他部门的关注,连公关部负责人李咏梅也来到评审部询问此事。 这一日是“唐骏学历门”事件爆发的第三日。“唐骏事件产生了集中效应,修改学历的人心虚了,必是怕再在这样的事上栽跟头。”李咏梅推测道。 唐骏事件背后的严峻事实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历的伪造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在一次次的打击之下,该产业的技术手段也正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对中国假文凭的泛滥程度,从街头的“办证”广告的数量即可窥见一斑。 对于中国假学历的数量,目前并无权威的统计数字。不过,一组数据和案例颇有意思。 一个是来自安徽省证书验证中心,从2001年9月成立到2005年,该中心共受理11858份学历文凭验证,发现假学历2736份,国家不承认学历468份,两项相加占总数的1/4。 另一个数据则是,从2002年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共接受社会各界高等教育学历认证109141份,其中查处的“问题学历”约占查询总量的9.9%。 从2002年起,中央四部委曾经组织一次整治官员假学历的严打风暴。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中管企业领导人员共67万多人的学历、学位中发现了15000多例误填、错填或虚填、假填。 官员热衷混文凭的目的很简单:升迁。 “中国人自上而下,骨子里都还延续着几千年等级制的思维模式和做法,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唯文凭论,正是在这种土壤下滋生的一种太普通不过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表示。 据《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