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3种味道,每天只卖150碗,中午1点准时关门收摊,这家没有任何店招的面店却食客如云。 近段时间天气炎热,老板王师傅甚至还要给自己放几天“暑假”,这让好吃嘴们好是牵肠挂肚。 更绝的是,面店的董事长、大堂经理和小工,都是这位50岁出头的王师傅一肩挑,大家便亲切地送给面馆一个名字——“老王面”。 飞机上听到面店的传闻 谭先生是个标准的好吃嘴,前不久在从上海回成都的航班上,他和旁边的雷先生讨论起成都的美食。 没想到,吃遍成都无数高档餐厅的雷先生居然说了句:回成都了,明天一定要去楼下吃碗王师傅下的素椒杂酱面,那个味道实在不摆了。 俗话说,素椒杂酱面和脆绍面是考察一个面馆最重要的参数,完全可以说是川味面的行业标杆。听到如此诱惑,谭先生当即打听了面店地址,第二天便找到了面店。 这家小店在四圣祠南街,没有招牌,门面很不显眼。是一栋老式民居的一楼,店堂不到七八个平方米,摆了4张小桌子。 一位50岁出头、哼唱着歌曲的中年男子正忙着挑面,他就是传说中的老王。 吃完面要自己收拾桌子 面一端上来,就赢得了大家的 赞叹,一是赞其肉绍做得精细,二是赞其面一看上去就非常筋道。 让谭先生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店里所有顾客在吃了面后,都会自觉地把自己面前的桌子擦干净,将吃过的一次性面碗丢进门外的垃圾桶。 “吃完了要自己把桌子收拾了,不然老板要骂人的。”一位小女生偷偷地告诉自己的同伴。 面对一些不自觉收拾的顾客,老王会很认真地告诉他们,要是下次不收碗,就不做你的生意了。长久下来,顾客们都习惯了自觉收碗,小店良好的卫生也一直保持了下来。 三种面一天只卖150碗 王师傅的面确实好吃,大家口碑相传,生意好自然没得话说。由于生意太好,跑堂、煮面、收钱都是老王一个人,老王只好用一次性餐盒,只卖素椒杂酱、排骨、牛肉三种面。 “我的面不说‘两’,只说‘碗’,小碗4元,大碗5元。”说起每碗面的分量,老王很是得意,“一斤切面只挑得起两个大碗,一般的人小碗就管饱了。” 而更牛的,是小店从来是预备好面条的分量,中午1点卖完就关店,就算有客人来了也只好是明天请早。 一位在面店对面住家的美女,为了能在中午准点吃上“老王面”,每天还要上闹钟提醒自己。 “我算了下,一个月店里要用4500个一次性餐盒,平均下来每天要用150个。”老王说:“我一个人从早上7点就开始忙前忙后,到了中午1点也算上了6小时的高强度班了。卖面我又不是为了赚钱,完全是个爱好。辛苦了一天,下午自然要休 息休息喝喝茶,所以就定了1点准时关店的规矩。” 卖的全是放心肉 街对面麻将馆的老板娘在老王店里吃了3年的面了,有天中午她给老王抱怨:“你不晓得在面里头加了啥子的,越吃越好吃,是不是下了药的哦?” 对此,老王对自己有个规定,鸡精从来不用,味精也很少用,调料也就八九种平常市民家中都有的调料。 “为什么你煮的面就这么好 吃?”老王经常都会遇到前来偷师学艺的老顾客,高兴时他也会透露下自己的小秘密,“关键是臊子,我买的臊子全是专卖店的放心肉,你吃了放心,我卖得也安心。蒜水和芝麻酱全是用凉开水勾兑的,炼制熟油辣子要讲究朝天椒、二荆条的搭配和油温的控制。” 记者谭曦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