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4日 ] -- 要闻 -- 版次:[ 007 ]
符号学是我终身事业 与年轻人“斗智”最有收获
2010-12-24
赵毅衡(受访者供图)

  ﹃年度致敬人物﹄候选人回访

  符号学家赵毅衡:

  1994年拿到英国国籍,2001年研究重心开始向国内转移,2005年研究工作全部移到川大。今年,嫌外籍身份“麻烦”,顶尖符号学家赵毅衡放弃16年的英国国籍,卸下“海归”、“特聘”的光环,“回到”川大。“符号学是我终身的事业,我一定要做出个名堂。这里面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和有才华的年轻人‘斗智’,互相交流。”赵毅衡昨日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碰撞火花,算得上他到川大后最大的收获。

  爱与学生“斗智”书中给学生例证加注

  在英国时,赵毅衡在伦敦大学教授比较文学,而符号学在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少。“一个学期,符号学1堂课,1个小时。我在川大,符号学课程一个学期有整整40个小时。而且,我还能招到专门研究符号学的研究生、博士生。”

  “年轻人可能在考虑上没有我这么系统,但他们在某一点上的看法,会给我很大的突破。”赵毅衡告诉记者,在课堂上,他欢迎学生随时随地打断他,对他说:“赵老师,你这儿说得不对!”而赵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进行些“小测验”:请同学们举出例子来,说明本次课堂上讲的理论。有时,还真能让他抓住一些很妙的例子。

  这些鲜活生动的例子,也成为赵毅衡学术著述里的内容。自行车存放处写着“无人看管,遗失责任自负”的牌子,给小偷的暗示,用符号学的眼光看是“分叉衍义”;同学用书包占座位说明了符号的指示作用……这些同学们提出来的例子都被赵毅衡收录到自己的书中。而且赵毅衡还在每个例子后面都加了注:“这是某某级某某同学提供的例子。”在国内,像这样为学生举的例子加注的论著,还没有多少人见过。

  研招要求公平过分数线的都能录取

  作为国内符号学研究的顶级专家,赵毅衡招研究生的条件意外地

  简单:“学校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够难为学生了,到川大文新学院,所有过分数线的学生,都录取。”赵毅衡说。

  虽然分数不一定能完全体现学生的能力,但他觉得这是比较公平的方式。“我觉得‘相面’的方法对学生更不公平。说你好,你就好,这违反了游戏规则,这是不对的。”他说,“按考分收学生,低一分就不行,不能因为我看你顺眼就收了你,这对那个高一分的学生就不公平。”

  对于自己的学生,“赵老板”则希望,年轻人在做学问的时候能够更有“棱角”。“要把学问做透,而且要做得高明。”

  新年发行新书下一本专著已经动笔

  赵毅衡刚刚从母校南京大学回到成都,他倾尽心血所著的《符号学》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赵毅衡完成了他的符号学体系。“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一套新的符号学体系。”再过10天,这本书就将发行,赵毅衡说,这是2011年最好的新年礼物。

  赵毅衡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作这本书。而他的下一本学术专著《符号叙述学》也已经动笔,主要内容是讲述“符号如何讲故事”,他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趁着《符号学》完成的间隙,赵毅衡还计划着写些散文和幽默文章。“幽默是对智慧的考验,也能让我在上课时保持头脑锐利。”

  上课、写作、保持思考,跟学生辩论,保持头脑锐利,赵毅衡说,他

  不想老。“老了,许多事情就不能做了,我这一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赵毅衡说,“我说我纯粹是为了学问而不想老,这有点自吹了。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我非常希望一直讲下去,讲到学生不让我讲了。”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记者李明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