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洁莹)从明年起,成都市各级政府财政将加强对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直至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昨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城乡统筹的具体目标,七大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将大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 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见》明确,到2012年,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到2020年,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差距在基层体现得更为明显,打破二元结构,重点在于村一级的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统筹委主任、市发改委主任付毅在昨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以村为单位,具体工作落实到村一级,通过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提升一个台阶:“主要建设内容有7大类,包括文体、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业生产服务、社会管理类。” 从明年起各级政府投资向农村倾斜 在保障措施上,成都提出了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五大机制:一是分类供给机制,政府、村级自治组织和市场主体分类提供服务;二是经费保障机制,以2008年为基数,各级政府每年新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直至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三是健全统筹建设的机制,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四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农民群众民主评议、监督、管理制度;五是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以往,各级政府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占的比例较小。”付毅表示,要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在资金上给予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意见》要求,以2008年为基数,各级政府每年新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直至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均等化。付毅表示,这也是首次对农村公共建设经费保障提出了刚性要求。 扩大内需农村成为潜在市场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成都市此举无疑成为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除了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外,《意见》的实施也将刺激农村消费市场。”付毅认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潜在的消费市场是巨大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必将增强农民消费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