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版:巴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08年11月17日 ] -- 巴蜀 -- 版次:[ 019 ]
“泥腿子”画作走进北大讲堂
井研县33位农民的画作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这是该校首次邀请农民画家办展览
2008-11-17

师生在参观画展

  

  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浓郁的乡土气息……15日下午,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里,一场独具特色的画展拉开了大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画作的创作者并非明星大腕,而是来自乐山市井研县的“泥腿子”。据悉,这是北京大学首次邀请农民画家办展览。

  乡土画受大学师生热捧

  为期5天的画展在当天下午4时开幕,吸引了数百名北大师生前往参观。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里,33位井研农民画家的70幅作品整齐陈列。画卷之上,农民画家们用艳丽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呈现出了一幕幕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场景。不管是春耕夏作,还是秋收冬藏,抑或是田园风光和地方民俗,都是画作表现的主题。此外,《众志成城》、《警花妈妈》等抗震救灾的题材,也在画家们的笔下得到呈现。

  驻足在画卷前,许多参观者被画卷中的场景吸引。“非常棒,就像乡野里的毕加索。”一位参观者说,井研农民画强烈而独特的风格,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泥腿子”绘画蔚然成风

  见在北大的展出受到欢迎,井研农民画代表人物饶绍清十分激动。“北大是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画作能来这里展出。”饶绍清本来是井研乡间的一名石匠,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但他很有绘画的天分,从小就喜欢在石板上随意涂画。后来,他接触到了乐山画家周云鹤,并向他学习了一些绘画的技法。1973年,饶绍清的作品《货车钻山洞》参加了陕西省绘

  画展。饶绍清说,他的经历是井研农民画发展的一个缩影。从那时候起,许多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起了画笔,用画笔来描绘生活在井研蔚然成风。饶绍清也带起了徒弟,多的时候达到七八十人。

  时间一长,井研农民画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逐渐有了名气:1992年井研农民画在乐山展出,1999年在故宫展出;2007年在韩国首尔展出。随着农民画的发展,井研也成为了我省唯一的中国农民画之乡,农民画成为了井研的“名片”。

  专家:农民画展有益校园文化

  虽然画展才进行了两天,但已经在北大校园里引起了广泛关注。用北大教授王立彦的话来说,这是北大校园文化与四川乡土文化的一次直接对话交流。

  王立彦认为,北大一直提倡兼容并包,此次将井研农民画引进北大校园,将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丰富。同时,让学校师生了解中国今天的新农村、新农民,感受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可以通过师生们与作者的零距离对话,体现不同视角对农民画的文化、美学、艺术审视,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画水平和丰富井研农民画内容,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文/图左建军 记者丁伟李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