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 得以安葬》
[韩]高银(著)他是废墟中的孤儿,精神上的无国籍者。他以渺远的宇宙为乡,是命定的诗人。《春天得以安葬》是高银的一部诗歌自选集,由诗人从1960年至今的浩瀚作品中精选百余首诗作,包含不同阶段的优秀作品,是高银创作风格和创作历程的完整呈现。
作品既有对战争造成的心灵废墟的哀歌,也有笔墨疏朗清淡,充满东方禅韵的絮语。阅读高银,读到的不仅是一行行深入灵魂的词句,更是一段段韩国现当代的精神史诗。《慈悲》
路内(著)水生12岁那年,村里什么吃的都没了。水生的爸爸在田里找到最后一根野胡萝卜,切开了给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妈妈牵着水生,水生的爸爸背着水生的弟弟,去城里投靠叔叔。自此,水生的父母与弟弟生死不知。……小说从一个切面剖析展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这些小人物的不见血的恩仇虽隐忍于生活之下,却是人生最主要的记忆。普通人的生死起伏只会湮没在时代中,我们唯有活得比我们生长的时代更长。《在无趣的时代活得有趣》
周国平(著)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享受与自己相处时的孤独,安静地阅读和写作,在情感和信仰中找到灵魂的慰藉,同时保有一份纯真的性情,在思考生命意义的大背景下认真地活。这,才是人生之大趣,也是人生总要经历的修行。
周国平用时间和文字在这条修行路上做了深入的探索,他的所思所得,择精华集结成此书,希望读者受益于此,少一些焦虑和浮躁,多一些内心的平静和情趣。
《历史的乡愁》
杨献平(著)《历史的乡愁》一书是作家杨献平依托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利用3年时间,用宽泛的历史眼光、文学化的语言、足够的想象力,完成了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审视、表达。多角度探究和呈现了陆上丝绸路的前世今生,以文学方式传承丝路文明,召唤时代精神,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提供文化原动力。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绘图 司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