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07版:川南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6年02月29日] -- 川南读本 -- 版次:[d07]
“双休日画家”展“画布上的宜宾”
宜宾本土画家葛伟杰画展于 2 月 27 日至 3 月 6 日举行
2016年02月29日


市民在参观葛伟杰的作品


画展上展出的葛伟杰作品

  

  “有时我在想,画里呈现的安静与和谐,是乡村自然的原貌本真,还是画家过滤后的画家观念和行为?如果是前者,那是自然牧歌;如果是后者,那是自然牧歌还原。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画家在乡村牧歌的色彩与构图里,为当下浮华而又喧嚣的城市,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与情趣的另一种可能。”这是今年1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评论家刘火在《安静且悠长的牧歌——葛伟杰的乡村写生画》一文中对葛伟杰作品的评价。
  2月27日下午,“流年——葛伟杰宜山宜水画家乡爱家乡风景写生汇报展”在宜宾市图书馆开幕。本次画展汇集了宜宾本土画家葛伟杰从事绘画三十余年来的百余幅代表作品,既是其本人从艺三十年的一次汇报总结,也是对川南山水美景的一次视觉诠释,一场美好的时光穿越之旅。
  本次画展时间为2月27日至3月6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恋画三十年被称“双休日画家”
  葛伟杰喜欢绘画,是受到擅长于美术、文艺和体育的父亲葛代华的影响。1980年,15岁的葛伟杰以95分的成绩、云贵川色彩最高分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在校四年的学习,他先后受教于杜泳樵、马一平、黄小玲等诸多名师,系统地对学院派技巧进行了学习,加上自身的勤奋,使他的绘画才能,特别是在色彩方面的才华得以展现。
  1984年,参加工作后的葛伟杰虽然没有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由于工作原因,他几乎只能在周末作画。在每个周末假日,他都要坚持外出写生,回归自然,把风的灵动、水的柔和、山的沉稳等全融于笔下。为此,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马一平称葛伟杰为“双休日画家”
  数年来,葛伟杰和画友们泛舟长江、深入乡村、登临高山、驻足城市,寄情山水,家乡的田园山川、日月风云、四时季节尽入画中,家乡川南的民风民情民俗、乡情乡韵乡景,家乡的沧桑巨变、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一一淋漓尽致地跃然于画布之上。

情在画中现创作30年多次获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葛伟杰从事绘画三十年,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展出并获奖,多幅作品发表于《中华名流书画报》、《中国书画报》、《四川美术》、《写生》等国内知名刊物。
  2003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葛伟杰 水彩 水粉》个人画册;2008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宜山宜水葛伟杰风景写生作品选集》,该书还获得宜宾市第九届阳翰笙文艺奖;2008年12月,作品入选《世界知识画报》;2009年9月,水彩画入选《中国水彩名家》;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2010—2011双年鉴》中,也收录了葛伟杰创作的《雨中农舍》、《世外桃源》、《小雨》、《七星湖》、《初秋的早晨》5幅水彩画和《初秋荷花》、《收割之后》、《迷醉秋色》3幅油画。
  马一平说,从葛伟杰的作品中看到了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之情,任何技巧上的努力与提升都围绕这个“情”字展开,这正是他风景画的一个可贵的特色。

弘扬主旋律宜宾书画艺术的缩影
  “用传统的写生来表现对自然山水的作品是一件不易的事,因为是写生,就得以纯然、真挚的情感传达出对自然、对生活与精神情感的审美体验,画出我们时代的山河秀丽、人文风貌和时代变迁。”这是葛伟杰自己的感悟。
  此次画展上,一幅幅取材于川南,特别是宜宾的绘画,深深地吸引参观者的目光。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参展的百余幅作品,是葛伟杰三十年来所创作的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多以川南大地的人文内涵和风土人情为创作题材,画面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幅幅灵动的画作,取景地头田间,描绘猫狗家禽,生气盎然。用色或浓重或淡雅,掌握有度,条线与色彩和谐地融为一体,清净明丽。展示了葛伟杰对当代艺术的探索和对川南本土文化的追求,也是宜宾书画艺术的缩影。
  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流年·情怀——宜宾本地画家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对葛伟杰在风景写生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大家普遍认为,观葛伟杰之画作,如身临其境,大气磅礴,豪放有度,一饱眼福,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力量,希望葛伟杰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下,更多地寻找创作元素和题材,赞美家乡,弘扬主旋律,多创作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康程 蒋运强 赵晨希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