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年02月29日] -- 白杰品股/博闻 -- 版次:[a12]
老有所养不该遗忘高龄民工
2016年02月29日

  

□李晓亮
  民工老了,这个问题,到了该正视的时候了。第一代进城务工者,已经在超龄服役了。而与那些至少还有活儿可干的老哥哥们相比,还有不少“欲高龄打工而不得”的高龄失意失业者——“高龄民工无土地无社保,自嘲活得就像塑料袋一样”。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50岁以上高龄民工早已超过4000万,比2010年增加了50.0%,从连续几年公布数据看,高龄民工在整个民工数量中占比,也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增幅明显。一面是高龄民工求职难,一面则还有节后“用工荒”“招工难”。乍看,好像信息不对称。但现实则复杂得多,“招工难”并非只是单纯薪资吸引力问题,而高龄民工的苦闷更非纯属工作原因了。
  若说背后有相通之处,都是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机制保障问题。也即外来务工者变成城市居民的户籍、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权利实现和社会保障,才是务工市场“求职难”与“用工荒”的根本问题。
  以新闻中所述:“漂泊半生,没能成家,所有家当‘一肩挑完’,活得就像塑料袋一样,飘到哪算哪”的刘家富;“眼里只有‘雇人’和‘被雇’,却因一头银发吓跑潜在雇主,想染发‘装年轻’又嫌贵”的李须年……”他们的问题,是找不到工作吗?
  这些人平均年龄都是近乎花甲之年,就算给他们一对一,进行专门职业技能培训,这岁数按法律也是培训完就超标,完全浪费政策成本啊。而且除了打一辈子光棍的刘家富是“无儿养老”,老家却还有九十多岁老母需他超龄服役赚养老钱;剩下都有子嗣。新闻中五人,除极个别子女家境不错,纯粹因“闲不住”出来活动,剩下老人都是生计堪忧,一天不劳动一天不得食。
  这才是这个民工市场里几个求职难的高龄民工新闻,最让人心塞之处。民工老了,不能不管。几十年的入城务工,为改革三十年贡献青春。老了本该分享发展红利。近日中央老年工作会议也一再强调,从顶层设计公共应对上,做好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而高龄民工不应成为被遗忘的政策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