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02版:川南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6年02月01日] -- 川南读本 -- 版次:[d02]
GDP 增速全省第二 泸州人越来越爱美
2015 年 GDP 总量达 1353.4 亿元,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 160.5%
2016年02月01日


泸州城区一角 资料图


国外进口商品亮相商博会 曾业 摄


  叙永工业园区的玻瓶生产线一派繁忙 曾业 摄

  

  2011年,GDP总量为900.9亿元的泸州,2012年便进入“千亿俱乐部”。“十二五”期间,泸州的GDP总量先后赶超了乐山、凉山、达州等兄弟市州。2015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泸州的GDP总量达到了1353.4亿元,增速达到了11.0%,位列全省第二。
  目前,泸州正朝着“着力六个突破,力争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路向前。凭借着雄厚的“泸州实力”,这座城市正在换挡爬坡,以超常规的举措,在经济发展中谋求新的突破。中国酒城,正在追逐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之梦。
泸州底气
投资185亿 新年伊始集中开工31个项目
  2016年1月21日,新年伊始,泸州便集中开工了31个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185.24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其中,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长江滨江路小关门至柏木溪段、二环线高新区A、B 段及配套道路项目以及石洞、麻沙桥、七化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均为泸州人关心的重点工程。
  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总投资28.84亿元,起于城南组团现状机场路,上跨蓝田机场后跨越长江,向北延伸终点止于马屋基立交。该项目建成后,泸州城南、纳溪片区的居民可以通过机场路相交形成的全互通,转换上长江六桥再通过沱江六桥到达城北片区,不需要再从长江大桥绕行主城区到达城北片区。
  与31个城市建设项目集中开工相对应的,是泸州原有的重点工程也推进顺利。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2015年12月,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综合医院主体工程正式封顶,随即进入内外装修。这标志着泸州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工程建筑面积183000平方米,设计1000张床位,预计2017年年底投入使用。
  2015年11月,泸州华润万象汇盛大开业,开业当天的人流量突破了30万人次,万象汇的地下停车场及周边停车位挤得水泄不通。作为泸州第一个全业态体验式购物中心,华润万象汇开创了泸州商业市场的新局面,目前已囊括了零售、儿童、餐饮、娱乐以及家庭等五大主力业态,包含200余家主流品牌,其中60%共100余家品牌是首次进入泸州。
实力之变
实力猛增 GDP总量年均增长超90亿元
  “过去这五年,泸州GDP增速最慢的是2015年和2014年,都是11.0%,但泸州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却达到了12.8%。”泸州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陈颖分析说,近两年全国经济增速放缓,泸州的GDP依然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靠的就是雄厚的“泸州实力”:泸州在四川省的“千亿俱乐部”中,发展速度一直走在前列,GPD增速也排在“第一梯队”。
  “2015年,泸州GDP增速位列全省第二,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陈颖介绍,2015年,泸州面对着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最终实现了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陈颖认为,“泸州实力”主要体现在GDP总量上。“过去五年,泸州的GDP总量持续上升,年均增长了90亿元以上。”陈颖说,2011年,泸州的GDP总量为900.9亿元,2015年已经达到 1353.4 亿元,增长了452.5亿元,仅增长部分,就相当于两个普通区县一年的GPD总量。“正因为实力不断增强,泸州才能先后赶超乐山、凉山、达州等兄弟市州。”

速度不减 全市房地产市场逆市上扬
  “固定资产投资,是判定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数据上看,泸州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无论是产业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陈颖介绍,2015年,泸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了13.7个百分点。
  “2015年,泸州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2014年增长188%;第三产业投资860.3亿元,比2014年增长34.2%。这两个数据都说明,投资对泸州经济的拉动做出了较大贡献。”陈颖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投资主体上看,泸州的民间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4%,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
  “很多人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城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其实,从泸州房地产去年的投资数据也可以看出,泸州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回暖,实现了逆市上扬。”为说明这个问题,陈颖列举了2015年泸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泸州全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4年增长了32.0%,销售额达到了 180.4 亿元,增长了37.5%。
好中求快
生产要素将向重大项目集聚
  2015年,被泸州市委、市政府定为“产业转型发展年”,泸州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6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泸州市委、市政府又将发展主题锁定在产业上,将2016年确定为“产业创新发展年”。同时,这次会议还提出全年的工作基调: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
  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指出,泸州是工业大市,正在向工业强市转变。因此,要坚持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工业为快,以更多工业项目的推进实施带动产业创新发展。2016年,泸州必须加快园区发展,推进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扩园提质、上档升级。
  “泸州目前处于众多重大机遇的叠加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经济区发展等国家产业政策,都曾多次提到泸州。”泸州市发改委经济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泸州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而产业的加快发展,又必须依靠重大项目来支撑。近年来,泸州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工作人员说,重大项目的推进,将拉动投资的增长。同时,还必须推进开放合作,着力招大引强,深化区域合作,通过市外投资拉动泸州经济增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6年,泸州将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以及交通项目和工业项目,强化要素保障,确保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向重大项目集聚,这样才能实现好中求快。”
数字说话
  泸州人把钱用到哪了?
  2015年,泸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9元——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那么,他们把钱用到哪些地方去了呢?来自泸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泸州的消费品市场分类中,餐饮收入高达83.2亿元,商品零售类则达到了476.5亿元。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293.2亿元。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4%,化妆品类增长160.5%,金银珠宝类增长76.1%,汽车类增长22.8%,日用品类增长18.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9%,中西药品类增长17.5%,家具类增长19.2%,通讯器材类增长25.3%。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