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名片
德阳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
10月
22日,第21届中国西部(德阳)制博会暨欧亚工博会在德阳启幕,现场成交量1.25亿元,意向成交量约3.5亿元,制博会将长期落户德阳;
10月22日,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德阳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签约投资类合同项目67个,投资额475.49亿元;
10月23日,德阳市统计局发布德阳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德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6.2亿元,同比增长8.3%;
10月30日,德阳市政府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定名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德阳来说,也是收获满满。飘红的数据背后,是德阳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未来的德阳,更值得期待。
探地飞天
德阳高新区跻身“国家队”
10月30日上午,记者从德阳市人民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定名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阳由此成为继成都、绵阳之后,我省第三个既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城市。
记者了解到,德阳高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两大支柱型产业——以宏华石油为依托的高端油气装备产业,以依科制药、益海粮油为龙头的医药食品产业,而“通航产业”的发展更是向着千亿产业的方向迈进,“探地飞天”产业集群已成为德阳高新区的一张名片。
数据显示,德阳高新区内有机械加工配套企业200余户,航空航天类新材料企业10余户。德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探地飞天”产业集群仍是发展重点,并力争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装备与服务产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通用航空制造示范基地。
在依托民航飞行学院、拥有西林凤腾等机构的基础上,广汉正凭借成熟的机械制造和加工能力进军航空制造业,打造集培训、运营、维修、研发、制造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嗅着这一信号,四川精石航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军带着他的农用直升机来到德阳高新区,将目光瞄准周边的8万亩高标准农田。园区另一头,四川航泰航空装备有限公司则在高新区投入5亿元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着力发展民用航空产品。这家以生产起落架闻名的航空制造企业,去年的产值已达到近2亿元。
今年9月,四川被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依托成德绵先行先试,把握机遇,德阳着手打造中国装备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先行区。这与国务院要求德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具有相同的核心理念和战略使命,为德阳高新区的下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行动计划
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西部制博会上,史陶比尔机器人展台前,一台型号为TP80的工业机器人在直径只有1米的圆形框内迅速移动6块小型电路板,并准确将电路板移动到指定方框内,每移动一个电路板所需时间甚至不到1秒钟。工业机器人很是引人注目。
“目前德阳地区生产石油钻井设备的宏华集团已经引进了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制造,东方电机正在洽谈机器人引进,未来还将有更多德阳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用智能改变制造。”德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德阳广汉一家企业也开始研发制造机器人,“不仅是工业机器人,还有服务机器人。”
不久前,华能安源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成为我国第一座建成投产的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厂。电厂装备着两颗来自德阳的“心脏”,它的1、2号机组均来自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代表了我国目前同类型机组的最好发电技术水平,更标志着我国在火力发电设计、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东汽自主创新的努力,是德阳装备制造企业当下集体写照的一个缩影。在全国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作为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德阳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拉开了工业转型升级大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以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日前,省政府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将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战略资源精深加工、名优特新消费品研发制造基地,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西部高地。
在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德阳承载“中国制造2025”的梦想,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东汽研发的国内第一台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正是德阳要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突破的一个入口。除此之外,德阳更努力在核电装备、通用航空、重型燃机、海洋工程等成套装备制造上实现新突破。
同时,德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四大计划”: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创新型产业空间“扩容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计划”。面对新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德阳提出新目标:到2020年,德阳高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000亿元;核电装备、燃汽轮机、通用航空、石墨烯等领域开展重大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创新型企业达到500家;德阳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将达10家以上,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以上;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形成“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
成德同城
加快建设成都城市群副中心
10月22日,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德阳投资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签约投资类合同项目67个,投资额475.49亿元;此外,还签订成都第三绕城高速G0511线德阳至都江堰、德阳至简阳段PPP项目,投资额达295.74亿元,德阳至简阳段力争年底开工。而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德阳段有望在年内建成通车。
作为德阳与成都对接的又一条快速通道,成德大道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建成后将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成德同城化进程,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作为成都、德阳两地“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交通枢纽,中金快速通道中江段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迎来通车“倒计时”。加上已经通行的旌江快速通道,德阳到成都的免费通行快速道路达到三条。
而成绵乐客专的开通,让德阳与成都的时间距离缩短到半小时。“高铁时代”、成都上班德阳生活“双城记”,德阳人对这种“吃了晚饭坐高铁去逛成都春熙路”的生活充满向往。
“缩短的不仅是时间,伴随着资本在城市带之间的流动,人才也会流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德阳更好地发挥优势,在成渝经济区内形成特色经济。”德阳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交通的便捷带动的不仅是经济,还有观念的创新,以及人们时空观念的变化。
另外,城际一卡通的“蓉城卡”,不仅可以在成都刷卡坐公交、地铁、出租车,还可以在占道停车场、机场高速、成青快铁、菜市场、公共医疗、景区、大型商圈等小额支付领域广泛使用。
在同城旅游方面,德阳三星堆与成都金沙遗址已经实现同票同游,未来将在更多景点实现一票通。
对德阳而言,生活上共融,只是成德同城化的一小部分,交通一体、产业对接、文化互动、人才交流……更多的利好将逐渐变成现实。
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一正泰德医药健康城项目,抢抓成都医药产业转移机遇,将形成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产业交易、仓储物流、专业培训、总部基地、医药会展等于一体的医药大健康产业综合体。如今,项目一期已开始运营,天津天士力、武汉马应龙药业、黑龙江葵花药业等40余家医药企业已签订入园协议。
产业承接上,德阳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机械制造、电线电缆、天然气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
此外,德阳高新区地处成德同城化的边界试验区域,有望促进成都、德阳的产业进一步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成德绵同城化发展,促进区域间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
德阳,将以成德同城化为重点,推进成德两地规划、交通、产业、城市品质、政策机制“五个协同”,全力打造成都城市群副中心,实现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的格局。 李勇
华西都市报记者唐金龙德宣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