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05版:第一眼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11月06日] -- 第一眼 -- 版次:[a05]
一个人的村小“阿爸”坚守了26年
2015年11月06日


周长学和孩子们。

  

  11月3日,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安宁沟,刚过完51岁生日3天的周长学,像往常一样6点半就起了床,吃过早饭后骑着摩托车出门。在路上,他搭上了隔壁5岁多的周凤玲,一起赶往两公里多外的新场小学。作为新场小学的老师,周长学现在每天要上5节课,还是孩子们上学沿途的守护者。而在2010年之前,安宁沟教学点还在的时候,他一个人独自坚守了26年。入行

老师们都走了只有他愿意留下来
  海拔1700多米的安宁沟,在安顺彝族乡新场村5组,这里距安顺乡场镇约8公里,但不通公路,到场镇要走上半天时间。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新场小学设置了安宁沟教学点。“我小学就在安宁沟教学点读的。”周长学是土生土长的当地藏族人。1983年,19岁的周长学初中毕业了。“乡亲们找到我,希望我能去教孩子们上课。”周长学一打听,才知道安宁沟教学点已经没有老师了,之前的老师因为条件艰苦先后离开,附近的少数民族孩子们长期属于失学状态。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周长学儿时的教师梦再次燃起,他答应试一试。于是,他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也是安宁沟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为20多名孩子上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全部课程。坚守

26年独自支撑不让一个人失学
  之前的老师们一个个离去,安宁沟教学点条件的恶劣可想而知。“教室是土坯砌成的简易瓦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周长学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教学点的条件:教室的墙上没有黑板,他就亲手糊了一块;他请父亲和一位家长帮忙,为孩子们做了课桌椅;他和妻子一起翻盖房顶修葺漏雨的地方,把装过化肥的塑料口袋订在窗框上挡风……
  努力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周长学还努力提高个人教学能力,利用周末时间翻山步行3个多小时,到县城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并取得了大专学历和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010年,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安宁沟教学点撤销,孩子们合并到两公里多外的新场小学就读。“去新学校那天,我扳着手指头细算,发现在教学点已经干了26年。”26年里,在周长学的独自坚守下,周边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失学。守护

往返村小的路有老师在就不怕
  从安宁沟到新场小学,虽只有两公里多路,但因为山路崎岖,去时下坡要40多分钟,回时上坡要1个多小时。除日常教学外,周长学每天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每天带着安宁沟的孩子们上学、放学。直到2012年,崭新的水泥路修通,家长们买了摩托车,逐渐自行接送孩子们,周长学才卸下了这副重担,但沿途有事他依然要管。
  从教的32年里,周长学经济一直不宽裕,妻子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供一儿、一女上了大学,但他仍坚持资助班上的贫困学生。让周长学欣慰的是,家长们提到“周老师”都充满敬意,而一些孩子们私下提到他都称“阿爸”。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