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出的首部法治微电影《心路》,正式登录各大视频网站。该微电影讲述了法官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中,巧妙地引导当事人由最初对法院判决抵触,转变到主动履行赔偿义务的法治小故事。
台前
当事人不服判决 老法官用心引导化解矛盾
这部时长10分左右的微电影,讲述了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面包车司机因超速撞伤了闯红灯的市民小张,被判赔偿小张医疗费用。然而面包车司机表示小张闯了红灯,该负全责,因此不服从法院的判决,拒绝赔偿。
界市法庭黄庭长在了解到小张家庭情况后,巧妙的利用打车的机会,带着面包车司机来到了小张的家,司机了解到小张的困难,最终同意赔偿。在处理这个纠纷案的同时,黄庭长也用他的行动,给年轻的法官小贺上了生动的一课。结尾处,隆昌石牌坊等独具隆昌特色的场景也融入其中,与整部影片接地气的风格交相辉映。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接地气的微电影作品,反映出坚守一线老法官引导年轻法官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心路,同时展示基层法庭法官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心路。”内江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幕后
上线首日播放量破10万 老奶奶争演“妈妈”角色
记者从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拍摄首部法治微电影,是内江中院在依法治国和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继开办《开庭说法》《每周说法》等法治宣传栏目之后,利用现代网络新技术、新载体,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院文化、传播法治正能量的又一重大举措。据统计,上线当日,该微电影仅在腾讯视频的播放次数就超过10.4万次。同时,内江中院还将此微电影报送参加“法治中国.四川微电影”创作大赛和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届十佳微电影大赛。
值得一提的是,在《心路》中的各个角色,均由基层法院的法官和当地的群众本色出演,没有一个专职演员,没有专门的化妆师,法庭审判人员更是自己演自己。令人感动的是,当地群众听说拍摄界市法庭的法治故事,需要一位老奶奶出演剧中的“妈妈”角色,先后有5名老人主动参与试镜,足以看到当地群众对法院法庭工作的认可、理解和支持。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石代强(图据网络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