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8月04日] -- 华西社区报 -- 版次:[e05]
助残帮困“爱心亭”圆了居民大学梦
双桂路街道针对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体,推出“1+1+N”帮扶机制
2015年08月04日


“爱心亭”推动帮扶工作精准化。

  

华西社区报记者李明宇实习生郝娅欣
  自暑期放假后,双桂路街道居民汪女士就期待着儿子从学校返家。“他8月2号就回来,现在在学校成绩也不错,很感谢爱心社区和企业帮他圆了大学梦。”原来,汪女士的儿子去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但由于经济问题,差点和大学失之交臂。最终,是双桂街道的“爱心亭”帮他圆了大学梦。

大学难上“爱心亭”伸援手
  去年8月,汪女士的儿子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得知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汪女士却是一脸愁容,“看到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是又高兴又无奈。”汪女士说,高兴的是儿子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无奈的却是家里经济条件困难,恐怕无力负担儿子的四年的学费。当时,汪女士每天都很焦急,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无奈之下,汪女士向双桂路街道求助,她将情况告诉了街道工作人员,而街道又将事情向对口联系的锦江区区委周书记和街道党工委领导作了汇报。在街道的帮助下,双桂路辖区爱心企业“蝶语书屋”认领了其帮扶项目,不仅一次性为邵某某捐款6200元,还承诺将负担其大学四年的全部学费。得知儿子的学费有了着落,汪女士当时非常激动,连声致谢谢,“感谢所有好心人,谢谢他们帮助了我们。等儿子大四毕业,找到了好工作,一定会报答帮助过我们的爱心社区和爱心企业。”

打造平台 开展帮扶工作
  其实,自2014年春节,双桂路街道办事处推出特殊困难群众“1+1+N”帮扶机制,建立了“锦江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打造了“锦江区双桂路街道办事处助残帮困爱心亭”。借助这个平台,双桂路街道针对因病、因残、因学致困,却不符合低保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体,实施了更全面、更彻底的帮助。
  为了将扶贫工作“精准化”,双桂路街道通过主动入户走访,从社区处收集情况和居民自行反映等方式,对辖区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帮扶工作。“爱心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底红边的外观,温馨的造型,面向所有的居民和行人开放。双桂路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吴政告诉记者,“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社区居民有困难,社区会尽量伸出援助之手,将爱心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自爱心亭活动开始后,双桂路街道已收集到10多个愿望中,帮8位居民实现了心愿。“居民把愿望记在爱心亭上,我们就会记录,并按照因病、因残、因学致困,却不符合低保保障的条件筛选。”吴政说,社区会进行核实和走访,了解每位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尽到我们社区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完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