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13版:运动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8月04日] -- 运动会 -- 版次:[a13]
上百人玩冰球,大多都是小孩子
他们是成都“破冰者”
2015年08月04日


8月3日,在成都市中心一冰球训练场,专业教练在指导小朋友。


  玩冰球的成都小朋友好酷炫。

  

  北京携张家口申冬奥成功后,网络上多了一个火热话题:2022年我几岁?7年,是一段略显遥远的时间距离,而对地处西南腹地的成都人来说,更遥远的却是心理距离——一个冬季常年无雪的城市,滚雪球都很奢侈,更别说越野滑雪、短道速滑……
  事实上,冬季项目在四川不乏群众基础,比如成都市以个位数计的真冰场里,常年进行冬季项目锻炼的人居然轻松上万,其中,甚至还有冰球这种难度较大的冬季项目。
  就此,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数家真冰场,打探这些经营者对冬奥会的态度,无一例外,他们都很激动,很期待,而他们更希望的是,通过冬奥会能普及和推广一些冬季项目,让南方人爱上冰雪世界,让南方人领略冬季项目的美妙。
  本报将陆续推出深度调查报道,为大家揭开有关成都人玩冰耍雪的实情,看看我们身边到底谁在亲近冰雪项,他们到底玩得怎么样。
  一个月前,一位18岁的北京小伙子刷遍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他的名字叫宋安东,美国人管他叫
“破冰者”——他是NHL百年历史上第一位被选中的中国球员,而两天前的申冬奥陈述中,这张面孔被数次提起:“他想在2022年代表中国冰球队打比赛。”
  宋安东的
梦想即将实现,而在此前,中国冰球运动员从来不敢奢望参加“冬奥会”。
  
冰球,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只有10多年的历史,而很少有人知道,冰场只有个位数的成都,居然也有不少“破冰者”——据记者调查,成都目前有9块冰场,其中有4块可以打冰球,常年接受专业冰球训练的有上百人。
玩冰球的人多不多?
冰场:固定训练的有30余人
  对绝大多数四川本地人来说,对冰球这项运动的了解,可能还只停留在观看电视转播比赛的层面,但实际上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已经有不少年头。北方在冰球项目上要比南方起步早,不过现在,成都这边也有不少人开始接触冰球。IFS滑冰场高级市场主任唐芳欣告诉记者,光是在他们这一块场地上,固定的参与人数就达到了30余人,如果再算上购买单次课程来体验冰球的人数,那就更多。
  朱晓峰是前国家冰球队队员,退役后,他来到成都当起了一名冰球教练。谈到为何选择成都作为传授冰球技术的地方,朱晓峰坦言:“冰球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以北方为主,这就造成了北方人才过剩的状况。而南方则是刚刚起步,亟需大量人才,发展的空间也很广阔。”
  朱晓峰告诉记者,他目前教的学员基本还是以小学前的孩子为主,6到8岁也是学习冰球的最好时机。“一般来说,冰球启蒙不要超过10岁,也不能太小,因为这个项目规则比较复杂,太小了学起来比较困难。”朱晓峰说,“很多家长送孩子来,主要还是希望孩子能通过这个项目,学会分享、分担以及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川冰球刚刚起步,要想打一场比赛并非易事。唐芳欣说:“目前四川这边还没有冰球联赛,所以我们现在就只能是几个冰场之间打打教学赛,或者和外地的冰场建立合作,打一些比赛。”
  从零基础到可以像模像样地打一些比赛,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朱晓峰说,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所需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些协调能力好、规则掌握快的,三个月就可以打比赛,但有些第一次上冰都怕得哭的,也有可能需要一年。”
玩冰球费用高不高?
家长:一年花费2万-3万元
  酷炫的装备,专业的场地和经验丰富的教练,是练习冰球不可或缺的几大部分。如果一个小朋友对冰球有兴趣,家长需要花多少钱才能送他去冰场练习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带孩子来练冰球的家长,普遍说法是,各种费用加起来一年大概要花费2万到3万元。
  “我们家孩子今年4岁半,已经在这里学冰球学了5个月。主要还是他自己喜欢,我们做家长当然就支持咯。”在冰球练习场旁,一位妈妈正在观看儿子训练,说起儿子喜欢上冰球的过程,这位家长现在仍觉得十分有趣,“当时我和儿子从这边路过,然后就看到橱窗里摆着的冰球装备。我们同时停了下看,我问儿子这装备酷不酷,儿子说很酷,于是我就带他来报名学习了。”
  对一个4岁的小朋友来说,冰球项目是全然陌生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小朋友自己还是找到了乐趣。“我们娃娃确实还是很喜欢冰球,一周大概来两次的样子,每次他都很开心。”家长说,“以后学习任务重了可能会减少练习的次数,但是他只要喜欢,我就会一直支持。职业队什么的我没想过,我就是希望这项运动能给他带来快乐。”
  其实,很多家长的想法都差不多,觉得冰球运动一是可以让男孩子变得更有阳刚之气,更懂团队精神,二是这个项目在四川算是比较新的,让孩子有新鲜感。一年2万到3万的投入虽不算少,但家长们觉得也还是值得。一位带着孙子来练习冰球的奶奶就说,孩子去学个咏春拳一年也要花一万多,在冰球上花费两三万,完全可以接受:“他学冰球学得很好,之前参加俱乐部的比赛还拿了奖,他把奖牌拿回来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觉得很骄傲。”
英达女儿同学 在成都练冰球
  8月2日晚,北京和张家口申冬奥成功刚过去两天,记者在成都一家室内冰场看到,不少孩子正在学习花样滑冰和冰球。其中一个穿着冰球守门员防护服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挥舞着球杆击球,不时采用蝶跪动作,用身体阻挡冰球射门。她这一身很像变形金刚的行头,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
  孩子母亲朱女士介绍,女儿名叫史弘悦,今年9岁,来自北京。这次到成都出差,朱女士带上冰球护具,让女儿在成都继续练球。朱女士透露,她的女儿和英达女儿同在北京一家冰球俱乐部,而且都是守门员的角色。有次在俱乐部门口,她看到英达也来接孩子,就笑着上前打招呼。“英达儿子打冰球拿了世界冠军,女儿寒暑假也回国打冰球,这让我们其他家长非常振奋,都说打冰球男孩练胆量、女孩练气质。”
  史弘悦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练习滑行、定点守门,一个小时之后再摘下头盔,头发已被汗水浸润。她学冰球已有半年,在北京时每周要去俱乐部上课2到3次,暑假到了成都,每晚练习1个小时。尽管7年之后她才16岁,打进国家队征战冬奥会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朱女士仍然满怀期待:“近两年冰球运动逐渐火热,北京去年新建了6、7个冰场,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为孩子报冰球兴趣班,有的家长甚至送孩子去美国、加拿大学习冰球。申冬奥成功之后,北京的冰场天天都有表演、比赛等庆祝活动。我盼望孩子先把冰球练好,以后有机会为国争光。”
  华西都市报记者曾洁
记者视线
练冰球不分南北
成都娃灵巧吃香
  虽然冰球运动进入成都的时间不长,但成都娃娃和北方孩子相比,练冰球并不吃亏。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在上周结束的首届IFS冰悦全国青少年冰球对抗赛中,成都娃娃的队伍取得了第二名。“冠军队里的很多孩子练了两三年,而我们的最长也就一年多。”昨天,教练朱晓峰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位前国家冰球队队员、东北汉子眼里,练冰球真的没有南北之分。
  “以前一说起冰球,冬季项目嘛,对抗性又很强,第一印象肯定觉得北方孩子练更适合,而在成都待了以后,觉得其实没有根本上的差异。”朱晓峰说,最大的差异是氛围和环境,他小时候冬天任何一块地儿,都是天然冰球场,而在成都,这不可能。自然气候造成的天然文化氛围,是南方城市所缺乏的,但如今专业训练大多在室内冰场,自然差异的鸿沟也渐渐被缩小。
  “从身体上来说,南方和北方的孩子真的没有什么差别了,现在孩子条件那么好,从小吃那么好,身体、个子真的差异很小。”而朱晓峰认为,冰球项目看重身体,但更看重技术、战术、领悟力,从这一点来说,南方人的灵巧其实更有优势。可能因为悟性和灵活,让这群孩子在12支队伍里排名第二,这个成绩让很多强队惊讶,“有北京、沈阳、青岛、上海等好几个城市的优秀青少年冰球队,别的队大部分孩子都练了三年左右,我们这儿最长的才一年多。”
  冰球,在欧美国家非常受欢迎,尤其在青少年中,“感觉不会玩冰球就很渣!”一位站在冰球场边的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刚刚四岁,练冰球五个月,“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冰球是个集体项目,可以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为集体荣誉而战,这是现在孩子身上比较缺乏的。”这位家长的想法和朱晓峰的理解是一致的,“冰球,相对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带给孩子最大的不同是,这是一个集体项目,让孩子学会在集体里承担荣誉和责任。而足球、篮球相比,冰球在冰上那种自由的感觉,是别的集体项目不具备的。”朱晓峰说,有的孩子一上冰就爱上了这种驰骋的感觉、刺激的对抗、协作完成战术安排的成就感。
  “参加奥运会,我们这代人想都不敢想,确实太遥远了,因为实力有限,他们这代人,当然比我们条件好,也比我们有希望。”朱晓峰说,自己带的学生里,已经有家长瞄准了职业道路,或许,下一个国手,下一个宋安东就是成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