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08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8月04日] -- 特刊 -- 版次:[a08]
投资人评“创客中国”项目
2015年08月04日

  

  眼下,“互联网+”这个口号就像三伏天的温度,见涨不见消。O2O的运用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今天“创客中国”带来的两个项目:社区生活服务和在传统中不被城市形象所认可的摆地摊。这两个都采用了O2O这个时尚热门的发展模式。O2O是个香饽饽,创客们也是脑洞大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开发运用,不过这两个运用O2O发展模式的项目究竟前景如何,“创客中国”请来天使圈资深投资人邱超进行分析点评。

生活服务O2O
  项目生活+是一个整合社区小微商家的O2O平台,外卖、维修、母婴、婚庆等服务均有涉猎。生活+的运营模式是消费者在线下单,商家上门服务。生活+为商家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窗口,店铺界面、功能,均由商家自我操控。此外,生活+的“及时服务”业务与特定商家签约,保证交易完成的效率。从2014年11月至今,已与40家商家签约,并且有APP上线。其盈利模式为收取单笔交易佣金和平台广告费用。
  点评:应结合现有资源切入市场。
  “现在做社区O2O平台的很多,再做一个综合性平台十分困难,”邱超表示,例如从外卖来看,现有大团购平台已经占有很大的市场资源,生活+再从中分得一杯羹非常困难;同时,很多O2O平台都是免费的,抽取佣金和收广告费的盈利模式能否为商家接受是个问题;此外,大平台的整合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建议该团队结合团队已有资源,找到适合的细分市场。

互联网+地摊
  项目“遛摊”定位于整合18-30岁的微店、地摊等兼职商家,做社区生活O2O兼职服务平台。“首先通过成都3个大的社区试点推广,预计每个社区能有100个兼职商家入驻,服务30万目标消费者。”据遛摊的联合创始人成阳介绍,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单购买商品或服务,商家在一个小时内送货上门。目前项目产品正在研发当中,预计APP今年9月上线。
  点评:商家和消费者皆不稳定“首先遛摊应该做的是找到摆地摊的、开微店的商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做好市场调研”,邱超表示,做兼职的商家具有不稳定性,他们不一定是出于经济需求,因此遛摊的盈利模式能否得到商家认可还得打问号;并且,其货源如何突破品质关、如何被消费者接受等问题,需谨慎衡量。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