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讯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国家电网达州供电公司宣汉县供电分公司传来佳讯,公司营销部 员 工 李 进 峰 继2011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之后,再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今天(28日),李进峰将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
打小时候起,李进峰就经常听妈妈说到:“儿子,给你取名‘进峰’,就是希望你不怕困难、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牢记妈妈的嘱咐,2000 年 8 月,李进峰从军营光荣退役,进入电力行业。15 年来,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格过硬的作风,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良好品质,甘于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网企业员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群众满意 服务群众最快乐
2015年4月17日,李进峰作为达州供电公司“红杜鹃”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来到宣汉县大成镇石笋村1社,为该村响水洞提灌站检修线路、排查隐患,给村民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该村原村主任盛代福满含笑容的说到,“自从去年5月供电公司帮忙建起一个22千瓦的提灌站后,全村380多亩田地彻底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一年来村民收入比原来翻了两番,电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没想到,今年供电公司员工又来给我们义务检修,真是感谢他们了。”
在春耕农忙时节,“红杜鹃”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积极对农村提灌站高低压设备进行巡视,对蓄水排灌设备进行检修和排障,对缺少劳动力的农户给予力所能及地帮助。李进峰表示,通过“红杜鹃”这个平台,积极地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搭建与客户的“连心桥”,兑现我们的服务承诺,让老百姓随时都能感到我们就在他们身边。
15年来,李进峰就是坚持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的履行着自己的服务承诺。
“一定要扛好供电保障服务队这面旗帜!”在担任队长期间,李进峰一直兑现着自己的誓言。
每年的夏冬两季,都是供电保障服务队事故报修电话最多、出勤率最高的时候,队员们累得筋疲力。
“我们的最高处理记录是一天处理53次,并且很多事故发生在夜晚。”队员张勇说。“经常是处理完最后一起事故,已是次日凌晨,大家这才顾得上在路边的一些小面馆吃晚饭。”
据不完全统计,六年内,李进峰率队处理用电故障、提供上门服务12000余次。
“你用电,我用心。”针对配电网络故障率、抢修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李进峰决定变被动应接为主动出击。
说干就干。他带领队员走街串巷,加班加点,建立《台区设备明细表》,单独建立《缺陷台账》,用辅助工具自动筛选、分析、汇总;再结合设备选型、负荷分布情况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事故防范与处理“循环工作法”。
“循环工作法”真是“灵”。最近这两年,队员们的抢修次数下降60%,客户的微笑多了、赞扬也多了。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李进峰还带领20余名业务骨干创新实施“电力—社区”共建模式,在11个社区建立供用电联络员机制,快速解决社区居民的供用电报修需求,开展大客户结对服务,定期走访重点客户,当好客户用电“参谋”,真诚解决优质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架起了服务客户的“连心桥”。
攻坚克难 创新工作效率高
“苦干加巧干等于成功。”李进峰常常对同事们这样讲。
最近两、三年,宣汉县普光天然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带动了房产开发、个体经营,宣汉县城一下子变成了“金窝窝”,客户用电需求量成倍增加,宣汉供电公司平均每年要完成13000余只电能表的新装、轮换任务。
装表接电工作大多是在楼梯间完成,梯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把梯子搭在楼梯上时,不仅不好掌握平衡还特别容易滑倒,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李进峰动起了脑筋。他根据升降调节原理,设计制作可随意调节梯子四脚高低的“安全梯”,在达州供电公司广泛推广运用。“做工作,就是要多思考、出主意,想办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李进峰娓娓道来。
创新驱动发展。2011年,宣汉供电公司以李进峰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该工作室是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批职工书屋示范点,集阅览、交流、创新为一体的工作平台。李进峰担任工作室组长,带领本部管理及班组、供电所一线、有意于技术攻关、具备承担课题攻关能力的十余名工作室员工,积极开展创新工作。目前,工作室已形成丰硕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项,适应三集五大的工作机制4项,2013年还承担了四川省公司课题研究、政研课题、管理创新课题3项。
抗洪抢险 危急时刻显真情
从2004年起,川东北大地几乎连年遭遇洪涝灾害。
“天一下雨,我们感觉像落刀!”一到夏天,这里的老百姓发出同感。
2010年7月18日,宣汉县发生特大洪灾,无情的洪水席卷着阵阵浪潮,吞噬了大半个宣汉县城,曾经美丽的西城区、滨河路一带,顿时变成汪洋。
下午2点,降雨量达到400毫米,宣汉县政府应急办发布红色警报。此刻,李进峰接到任务:地处县城王家坝的一公司办公楼被洪水围困,15名员工需要紧急救援!
人命关天,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李进峰大声命令:“兄弟们,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他和抢险队员利索地准备好橡皮艇、救援绳、救生衣、软梯,火急赶赴王家坝。
“会水的,跟我上!”李进峰率先穿好救生衣,两名队员紧跟他跳上橡皮艇。一场生命大营救展开。
“不要慌,划浆方向要一致!”李进峰沉着指挥。湍急的洪流一次又一次将橡皮艇冲离直线方向,一个又一个浪头加剧围观群众心头的恐惧。
“小心啦!”一位老大娘使劲冲李进峰呼喊。李进峰死死盯住正前方的办公楼墙壁,加快频率挥舞划桨,拼尽全力靠近。
仅仅100米的距离,他们花了整整20多分钟。在橡皮艇靠近被困人员的一刹那,李进峰迅速抛出救生绳,吊上软梯,搭建逃生通道,扶稳被困人员,顺着软梯向橡皮艇转移。
简直胜过一场百米往返冲刺!30分钟、40分钟……1个,2个……17点40分,15名被困人员全部获救。正当抢险队员准备撤离,人群中冲出一位中年妇女,紧紧抓住李进峰的手:“师傅,救救我的儿子,他还被困在对面楼上的家里呀!”
李进峰揉揉双眼,用力抹掉涩涩的水滴汗珠,透过洪峰激起的蒙蒙水雾,一眼看到约莫100米之外那双使劲挥舞的小手。
“赶快!就在对面紧挨供电公司右边的那幢楼。”顺着李进峰手指的方向,三人回到橡皮艇,冲过一排又一排杂乱的树枝,使劲平衡剧烈的颠簸……
50分钟后,营救成功!小男孩紧紧搂住李进峰的脖子,哇哇直哭,惊魂不定。
李进峰气喘吁吁,抱起小男孩,跨步上岸,跑向孩子妈妈。那一刻,他感觉小男孩和自己那刚满六岁的女儿一样重。
“妈妈!”“儿子!”母子俩紧紧搂抱,哭成泪人。四周欢声雷动,众人热泪盈眶。
在大伙儿的记忆中,面对数次灾难与危急,李进峰已不是一次这样敢冲敢干。2004 、2005年,他先后救起一位被围困的老大爷、三位来不及撤离的电力客户;“5·12”大地震,他冲进即将倒塌的危楼,救出一对婆孙俩……
李进峰的十五载电网情,与党徽结伴,与责任并肩,他以执著的理想信念和优秀的精神品质诠释国家电网公司“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擦亮“国家电网”品牌形象。文/郑林 李丽梅 图/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