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05版:川南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4月28日] -- 川南读本 -- 版次:[d05]
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海外最大中国商品城
迪拜龙城 为何独缺川商身影?
2015年04月28日

  

  全球最高楼、最大商场、最土豪警车、最酷炫公交……有人说,阿联酋迪拜的浮夸与奢华是用许多“最”字所堆砌。不为人知的是,迪拜还有一个“世界之最”与中国商人密切相关——在迪拜郊外,有一座巨大的龙型建筑被阿拉伯人称做“龙城”,那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商品贸易中心。迪拜龙城年交易量直逼千亿美元。迪拜龙城华商总商会会长金国中告诉我们,在这里,仅浙商就占了6成。遗憾的是,华西都市报一行三人几经寻找和努力,却发现迪拜“龙城”独缺川商踪迹。四川企业为何放弃了这块“蛋糕”?迟到的四川商人,能否寻找后来居上的未来机遇?

沙漠之龙 迪拜Dragon Mart
  从棕榈岛驱车向城外行驶,30分钟后,在位于迪拜老城区东南面15公里的沙漠之中,一条“巨龙”张牙舞爪扑腾着黄沙出现在眼前。没错,这就是龙城,迪拜人称之 为“Dragon Mart”的 地方。
  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阿拉伯文,我们一定会以为自己还置身在中国,国人最熟悉的巨大图腾就在眼前——龙城由二节龙头、十一节龙身、一节龙尾组成。龙身、龙尾为一层,一字曲线排开,一节抓扣一节,堆积出一颗傲立的龙头,霸气十足。
  龙城,不仅是全世界外型最大的龙型建筑,其内功也更加让中国人骄傲:它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商品贸易中心,也是中国在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销售批发中心。数据显示,在2004 年迪拜龙城开幕前,中阿贸易额仅为 1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迪拜龙城开幕后的一年内,这个数字很快跃升至 50 亿美元。如今,龙城每年商品贸易成交量高达800亿至900亿美元。

川商踪迹 中国商家少有四川人
  寻访龙城的那天刚好是周六,阿拉伯人携家带口、开着豪车涌进龙城过周末,甚至找不到一个空余车位。
  在这里经商已经五六年的浙江商人吴波告诉我们,虽然迪拜人的服装坚持传统,但他们都很喜欢现代化的中国商品。“一座全卖中国商品的龙城,就可以解决迪拜老百姓衣食住行所有问题!就连非洲人、印度人等外来者,也常常来大包小包采购中国货!”吴波很骄傲。
  窗帘、手机、电视机、衣服、发电机……记者看到,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迪拜龙城,商品全是中国人熟悉的样子。在龙城逛一圈,洒脱爽快的东北话、吴侬软语的江浙方言、还有京腔京调的京片子……遗憾的是,这里唯独听不见的就是四川话。
  听说我们想寻找四川商人,阿联酋迪拜龙城华商总商会会长金国中立刻开始摇头。他直言,在这里做所以多年,认识一些重庆商人,四川商人却几乎没有信息。

为何缺位 拓荒川商未能扛过阵痛
  什么原因造成了龙城川商的缺失?面对记者的发问,金国中的思绪一下回到了几年前。
  “我记得当时在龙城还有不少朋友都来自于四川,可以这么说,能够远离家乡毅然决然来到这片沙漠拓荒,说明了投资的战略目光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成功要素四川人都具备,值得钦佩!”金国中感叹道。但是由于远离城市中心,在开业初期,龙城也经历着市场培育期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可惜的是,面对无人上门的窘境,库存增多的压力,很多四川兄弟都没能‘扛’下去,转让铺子一扭头当了逃兵。”金国中的言语中多少有些遗憾。
新的机遇
窗帘、建材、灯具 龙城二期 机会等待川商
  如今再到龙城淘金,迟到的四川人还能后来居上吗?金国中用手指敲着桌子,加重语气:“只要有心,机会从来不晚!”
  他站起身,带着记者快步走出龙城,然后又突然站定。“这里就是龙城二期,计划今年六七月开业。”顺着金国中手指的方向望去,在龙城的一旁,另一座颇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亦初具规模。“龙城二期工程包括17.7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一家三星级酒店和一个多层停车场。”金国中又往前走了两步,指向更远的地方:“后面还有一个国际城,国际城是龙城的扩展,做生意都住在里面,然后还有仓库,大概有4至5万中国人在这边工作和生活。”
  “我觉得龙城二期正是川商的机遇。”对于具体的投资建议,金国中毫无保留:“比如窗帘,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可以走进普通迪拜老百姓的家里去量窗帘,家里缺什么一目了然,说不定就是大商机。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的建材、瓷砖、灯具等,不仅大受海外市场的欢迎,利润率也较高,投资上述行业应该可以让川商在这片荒漠中立住脚跟。”
  华西都市报记者 胡镪文 王丹 席秦岭 阿联酋迪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