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阳春三月,我们一起来到刚刚苏醒的田野,
泥土是绿的,山坡是绿的,连我们破壳班的种子们的小脚印都是绿的。
我们用一双双小手采摘春天,采的是茶园的满园春天,采的是我们的快乐时光,采的还是春姑娘美丽的笑脸。这是8岁的李星辰小朋友自己作的诗,根据自己的采茶经历所作。李星辰小朋友就读的成都市红牌楼小学,作为成都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在沿袭礼仪教育传统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班级——
具体落实阅读计划
不仅李星辰小朋友会作诗,他所在的“破壳”班二年级四班的每一位孩子,在班主任黄雪萍老师的指导下,都尝试着写自己的诗。3月份的集体采茶活动,“破壳种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仅对采茶和手工制茶有了基础的了解,每个孩子写的“采茶诗”还被集结成册,命名为《三月情思》,它集结了孩子、老师、家长的智慧与努力,这是独属于二年级四班的诗集。二年级四班不仅学生写诗,黄雪萍老师也要写,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任务:在班上每个孩子的生日来临之际,为他们作一首专属生日诗。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自己为自己写生日诗、为同学写生日诗。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绝不仅限于书本,这是黄老师自己关于阅读的理念。所以,3月她带孩子们去采茶,4月她领孩子们去爬山,5月底她还为孩子们安排了插秧体验。如此多样的田园课程,引领着孩子们去品读大自然这本奥妙的大书。“破壳”班每天早上还有十分钟的故事分享会,小朋友们自愿报名参加,将自己读来的有趣故事在全班分享,最后由小朋友们投票,产生一周的“故事大王”。此外,“破壳”班还有师生共读活动“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书最美——晨诵、午读、暮醒”。
在书香班级的建设方面,各个班各有千秋,阅读的形式和方式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每个班级都打造出各自的阅读特色。
“老师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自己就要读书。”四年级语文老师潘老师如此说道。当前小学老师的学历水平大大提高,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积淀尚有所欠缺。红牌楼小学以经典诵读为契机,曾多次邀请川内资深国学大师李里、川师大学教授余虹、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良建等到校讲座指导,并引进各类国学经典类书籍,发放给老师,在名家的讲解下共读书,理解经典,掌握经典,提升老师的文化修养。
学校——
整体营造阅读氛围
一走进红牌楼小学,便能听到国学的声音,看见国学的身影,感受国学的氛围。红牌楼小学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阅读整体氛围的营造是一个特点,学校致力于保障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阅读时空。”校长黄成凤如是说。
在这里,你会听到诵读铃的国学“歌”。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初学国学经典的诵读困难的基础上,为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红牌楼小学大胆尝试,进行校园铃声的改造。铃声内容来源于学校老师整理编辑的经典诵读篇目,由学校的小主人翁学生代表朗诵录制,在《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论语》、《弟子规》等古学经典变成了红牌楼小学孩子们的上课铃声,响彻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副校长龙艳说:“孩子们听到铃声会很兴奋,因为是自己的声音。”在铃声一年一换的安排下,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已然能够熟练地诵读部分经典作品。
在这里,你会看见诵读墙的国学“景”。走在红牌楼小学校园里,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会说话的墙”。《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的内容纷纷出现在教学楼走廊及楼道的墙面上,包括“蒙学经典诵读墙”、“四书经典诵读墙”、“诸子经典诵读墙”序列等。孩子们所经之处,都能在有意无意地一瞥间,学习经典,接受熏陶。
在这里,你还可以感受经典诵读”节”。从2009年开始,在沿袭礼仪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并定期每年举办一次经典诵读节。根据每一年的经典诵读节主题,学校老师首先阅读、收集、摘选各类经典的篇目,并编辑成册,再发送到每一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手上。然后学生和家长对这些经典篇目进行改编,并通过文艺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经典诵读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与同龄小朋友、与老师、与家长的积极互动中,表演经典、创编经典,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经典,运用经典。
家长——
积极参与家校共读
家庭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红牌楼小学十分重视在孩子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建立与家长的联系。
经典诵读节是家长们参与孩子阅读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每一届经典诵读节来临之际,家长们都要和孩子一起阅读、理解、排演经典诵读篇目,将《悯农》、《游子吟》、《草》等搬上舞台,以情景剧、舞蹈、朗诵、武术表演等形式,演绎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故事等等。在寒暑假之际,红牌楼小学还会给家长们布置家庭作业,确定阅读书目和范围,让他们不仅扮演传统的监督角色,还要学习和适应“陪读者”的新角色。此外,学校和班级还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知识竞赛,以此来深入落实家校共读工作。
红牌楼小学在推进国学经典诵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川剧进校园”、“太极进校园”以及书法学习等活动,让孩子们传承国学智慧和本土文化,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博学多才”特质的“现代红孩子”。
黄成凤校长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学校以‘博美教育’作为自身的教育方向,遵循“为每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将传统经典文化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特质,领略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儒雅,博大与精致,从而水到渠成地在心中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