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月,成都市人北小学、人北实验小学、锦西外国语实验学校、成都市三幼等均开展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活动,或读绘本、或品电影、或做群文阅读。其中,如何做好“亲子阅读”仍然是校方与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
“亲子阅读,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在金牛区区域阅读分享会上,成都市人北小学的副校长崔雪梅向大家介绍到八项增进孩子与家长感情,同时能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华西都市报记者特别做出整理,希望适用于更多家庭。
环境营造法:
崔雪梅老师谈到亲子阅读,她不建议由家长随时满足孩子购书欲望,让他们单独在卧室里读;也并非是家长好大力气营造了阅读气氛,孩子们并未参与。爸爸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布置小书柜,把漫画、诗歌、科幻等各种书籍分门别类。一起选择合适的音乐,以及舒适的座位。
表格记录法:
电影里,常常有男主角在墙上利用各种图表寻找下一个线索。在家里,不妨制作一个儿童阅读阶梯成长表吧。
在墙壁上养上一条可以变长的“毛毛虫”或者栽种一株可以自主结出苹果的树木吧。“读了一本好书就为毛毛虫加上一截,有一句贴心的摘录,也可写在苹果上。”
高校熏陶法:
崔校长偶尔带着孩子与学生到大学校园图书馆,或者金牛区图书馆阅读。“要知道,娃娃爱上阅读并非只因为书中的内容,并非仅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当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到图书馆落座,他们一定会很安静,周围会出现很多典范。”
山水浸润法:
当然,还建议家长把阅读的地点放到室外,放到青山绿水中。“不妨试一试,你与孩子一同到大自然诵读诗歌。亲近山水,心灵得到的美感、愉悦感将无法言喻。”
义务劳动法:
崔雪梅老师的这项建议让不少学生“跌破了眼镜”。“有的小朋友喜欢去书城,其实在阅读间隙可以帮助管理员将乱放的图书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她认为,这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言行,既然是一个爱书人,就应该有一定的阅读规则意识,如此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抚摸纸张法:
家长引导孩子们爱上图书的方法其实很多。喜好阅读家长知道推荐不同种类的图书。此外,还可以关注出版社、关注版面设计,甚至摸一摸浸满油墨之香的纸张,如此从细微处教孩子怎样辨别优秀的与非优秀的书籍。
视而不见法:
不是孩子看什么都不加管教,而是建议家长暂时不要太排斥有的流行、但你并不认为这是好书的书籍。“在校园里,《查理九世》很流行,老师觉得它的营养价值并不太高,但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时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孩子去爱上阅读。”
指导提问法:
有的家长疑问:为什么我的娃娃读了那么多书,他的作文能力没有提升?崔雪梅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读、写、绘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小学低段。“倘若让阅读指向写作会有很大的变化,之所以写不出来,是因为孩子缺乏思考,此时家长与教师都该做出正向的指导。”千万不要因为作文写不好购买市面上看起来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作文书,祸害了孩子的灵性。
“在阅读中,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即便他的观点不正确,也要鼓励他表达出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