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37版:上学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4月28日] -- 上学堂 -- 版次:[a37]
成都八中:让花香墨香书香为伴
2015年04月28日


阅读选修课丰富多样。


课本剧《马蒂尔德的故事》获成都市艺术调研一等奖。

  

  2015年,全民掀起的阅读热潮,比过去的任何一年都更甚。因为连续两次“全面阅读”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需在企业、学校、社区整个社会大力推广全民阅读。
  不仅在23日的“世界阅读日”这天,整个4月实体书店里、书香校园中、手机新媒体上,荐书、分享与阅读都无处不在的点燃着人们渴望更加丰盈的内心。作为阅读最应该扎根的校园,更是承担着普及阅读、激发阅读热情的重要责任。在四川省全民阅读“书香校园”评选中,华西都市报记者特别走进了十大“书香校园”,探访他们是如何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的。
  芳菲四月,走进成都八中,掩映在绿树中的每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边上,都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师生拿着书籍在阅读、在朗诵。
  八中老教师说,这场景,很自然。早在上个世纪,学校就已认识到书香校园是一种整体风貌,是校园文化的集中显现,更是优良校风和人文传统延伸的基础,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推广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时至今日,学校还一直保持着教师共读、师生共读、阅读朗诵、阅读写作以及阅读点评等多样的阅读传统。
  数十年来,“从上而下”的教师榜样示范作用,与“自下而上”的学子自主主动阅读构成了成都八中的“书香”特色,师生交融,书韵浓厚。以师为范 阅读笔记写下成长
  世界阅读月,成都八中的“卓尔讲坛”本期主题是走进白居易,赏析《长恨歌》。与以往聆听“良师益友话读书”、“孟子的为人与思想”等专题阅读讲座一样,过道上都挤满了师生。
  很多年前,四川省特级教师钟毕发现学子们普遍存在“不知道读什么书”等问题,于是自发在多功能厅开设讲堂设立阅读专题。每隔数月她便抛出一个精心准备的主题,帮大家梳理书目、调集兴趣。常常引经据典,让学生们从独特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受到热捧。
  “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我们必须读书。”钟毕老师的自发行为振奋了全校的教师,大家纷纷准备专题让“卓尔讲坛”丰富了起来,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也更加有计划地走进校园开坛论道,给师生带来丰富的精神大餐。
  八中教师们知道,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应该以师之为范,从自我做起。很难得有一所学校能做到,会将阅读主题写入开学前的全年工作计划。每个月,成都八中的教科室都会公布当月的阅读主题,教师们围绕主题写就读书笔记。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项阅读计划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学校坚持时间长、教师参与面广。上学期,学校就专门拨出经费为教师们购置了金一南的《心胜》,教师的优秀读书笔记选登在《教科咨询》上。不仅校长会为每一位教师写笔记评语,按照教科研培的奖励性方案,教师完成了阅读笔记会有积分,而刊载的优秀作品经会再次积累加分,一个阶段后遍便能转化为小小的温馨奖励。
  如今,教师们的读书笔记册记载了每个人成长的足迹,也涵养了成都八中淡淡的墨香,造就了八中人不急不徐,大气宽厚的精神气质。以生为本 朗诵辩论浸润心灵
  上周,2015年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调演举行,成都八中学生精彩的诗朗诵《中国的脊梁》得到了评委们高度的认可。虽然还未到公布奖项之时,表演学生杨盛果已认为在演说诗稿的背后,付出了大量时间查阅关于故事时代背景、朗诵与表演技巧的书籍,从外在形象到内心滋养都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中国的脊梁》由学校的语文老师自主创作,一个月熬更守夜反复修正了15稿,其中涵盖了学生们熟悉的鲁迅先生的十多个作品。而8位表演者则是从全校学生中通过班级朗诵比赛遴选出来的。
  在八中,朗诵与合唱是固定的经典性年度活动,每年春季和秋季举行以班为单位的展示比赛,促使更多的孩子投入到阅读与艺术欣赏中。
  “朗诵与歌唱门槛低但层次高,只要有表达就会有歌声有朗诵,歌声为校园带来生气,朗诵与阅读也是提升学生气质与内涵的最佳方式。”学校校长刘强介绍,每一次的朗诵从班级海选到年级初赛、再到全校决赛,以赛促建,让更多孩子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阅读。
  学校目前有10多个社团,各类大型小型的诗友会分布在师生中,全校性的朗诵、辩论、演讲等活动为形成“班班有特色,人人修养好”的氛围提供了各类平台。不仅教师有读书笔记,八中的学生们也爱好阅读品鉴与美文创作。1999年,学校便成立了“卓尔”文学社,油印出爱好阅读与文学的学子的精品文集。近几年广泛的阅读活动更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要想上杂志还需提前预约位置。以课为基 鉴书读书内化进课程
  语文老师们有一个共识: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学生的成长目标并不只局限于中考与高考,读高雅书做高尚人,更应该在校园内为人生打好底色。不论寻常的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以及每周三四的阅读校本课,教师们无时无刻不在激发学子去碰书、摸书、闻书、读书、品书。校级,年级与班级各有必读书目推荐。
  高中教师胥云刚坚持为学生推荐好书已有5年,他对学生们的要求是古今中外都尽量多地去涉猎。他说,“没有书香的校园不能称之为传道授业之地。对于高中生确实课余时间紧张,但因为压力,更需要这一份能安稳心绪的空间。”
  何文敏老师研究“舌尖上的古诗词”,从东坡肘子开讲,从杜甫美酒起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勾出孩子们口水的同时也调集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陈竹老师“雷打不动”每天课前三分钟阅读推荐,如若学生互荐的书目能引起共鸣,感动得大家有感有情时,她索性就将这节课变为阅读与作文课。现场点评写作内容,“为什么你在阅读时能被打动,而写出来的读后感却不深刻?”自然地落地了语文课程标准,又让学生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校园书香也渐渐弥漫到了家庭。陈竹老师接一位父亲打来电话:女儿要求我们读《史记》,有的章节理解有点困难,希望家委会能组织解析阅读。老师感到欣慰,她并未做要求,但学生开始安排父母阅读,说明他们本身已领悟到阅读的乐趣。
以校为根:安安静静读书为学
  每一年,成都八中都会确立鲜明的工作重点。2015年度的工作主题词被确立为“立足课堂探寻内涵发展之路,文化校园培育安静读书之地。”
  校长希望,每一位学生从早晨走进校园开始,到放学回家,都可以在八中安安静静的读书,安安静静的求学,安安静静的为学。如今,不仅古朴的亭台楼阁,典雅的图书馆、自在的书吧,连每一个消防栓、食堂里国学经典的招贴都在诉说着校园的阅读文化。
  现在,八中正在改扩建新大门与综合楼、体育场。为了让学子们随时感受到书香、墨香,新建综合楼的一层将开辟为大面积的师生阅读区。
  “阅读区建设于食堂、办公区与教学区的连接带,师生们去就餐的路上,去散步路上,只要愿意都可以到阅读区拾起一本书,或是纸质阅读,或是电子阅读,只要是徜徉在书海之中,想必都能得到快乐。”
  一篇刊载在《教科咨询》上的文章,这样写道:“每年寒假过后,教学楼前那几株开得最早的玉兰,总让人眼前一亮,成了校园春天里最美的风景;初夏时节的清晨,栀子花的阵阵幽香,和着琅琅的读书声,成了校园早晨中最沁人心脾的记忆。那洁白的马蹄莲、明丽的玉兰花、甜香的栀子花,见证我教学生涯的一路风景,一路珍藏。
  简单吧?总归是简单。春光融融,秋叶翩翩,年年如是。当我们正经历简单,遭遇平淡的时候,何不趁着阳光,读一本好书,品一盏幽茶,感受宁静的喜悦,迎接心灵的涤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