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记者从吉林省长春市多家驾校了解到,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名考取驾照的人数明显增多。但对于其中一些在单位“说了算”、比较有主见的学员,教练在教车过程中颇感困难。“我车上有个56岁的处级干部学员,因为车改,不得不进驾校考证。”一位驾校教练告诉记者,由于该学员一直是单位负责人,平时在单位“说了算”,学车的时候,也很有主见,经常按自己的想法操作驾驶,结果考试一直通不过。(3月31日新华社)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官员”不仅是一种职业身份,更是某种特定的行事方式。强势任性、主导欲强,自信心满满,又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凡此种种,构成了官员群体无比鲜明的性格特征。即便学车考证,也不忘记自己的公职身份,也不放下为官那套言行做派,一些官员入戏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在于,当某些官员浸淫官场如鱼得水得太久,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近乎“全知全能”的幻觉。于是乎,这种偏执自负的行为模式,在日常化的工作语境内,并不会显示出太多不妥。可一旦将之放诸于非常态化的“新环境”里,便注定会窘态频出。
当官员如此之深地深陷于职业的角色设定之中,甚至于无法从容地切换语境、转换身份,也就难免会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低能”——无视职责分工、拒绝专业意见,莫名其妙地自以为是,这一类心理因素作用下,无论是学车还是其他事情,在一个官化的个体做来,总归是困难重重的。
与“学车障碍”遥相呼应,一些官员“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也时常被人诟病。而这一切都说明,官员一职,或可带来强大副作用。一直以来,我们的官场传统,缺乏“平常心自视”的自觉,缺乏自我调适和修正的能力。所以,某些人“除了做官什么都不会”,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固然需要创造一种“争做学习型官员”的氛围,但更前提性的努力,或许还在于先将官员还原为一份正常职业,祛除附着其上的优越感和莫名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