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02版:川南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3月12日] -- 川南读本 -- 版次:[d02]
委员建议寻访大师故事 挖掘东兴动人风景
2015年03月12日


高家后人绘制的沈从文曾居住的房屋图


“高百万”的两位后人都已逾古稀之年

  

  “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曾与内江结缘,94天记录东兴历史
  1951年11月 至1952年2月,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随土改工作第七团,来到四川省内江县第四区烈士乡(今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双才村 4组)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前后计94天。
  在这 94 天之中,沈从文无论是书写信件的频繁程度(约两三天一封),还是总的篇幅(近十万字),都是惊人的。
  此次东兴区两会,陈巨硬、李雪波等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挖掘沈从文在东兴区参加土改工作历史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寻访大师足迹,记录他与东兴区的渊源故事。

阅读老乡文章 得知大师故事
  作为这份提案的第一提案人,陈巨硬是从2014年开始关注沈从文与东兴区的渊源的。他是东兴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东兴区志办”)的主任,对于地方史的挖掘和记录,不仅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爱好。
  跟大多数内江人一样,之前他也没注意到沈从文这样的大师会与内江、与东兴区有如此联系。直到2014年8月31日,他看到一篇名为《沈从文土改旧迹重访 文学大师笔下的内江侧影》的文章,才知道“乡土文学之父”曾在东兴区居住近4个月,留下近10万字的家书。
  “那篇文章的作者叫韩笑,是内江人,现在在北京工作。应该说,这篇文章才是这份提案的源头。”陈巨硬回忆道。

查阅相关书籍 老乡提供资料
  根据韩笑的文章,陈巨硬找来了《沈从文全集》《从文家书》《沈从文的后半生》等书籍阅读,从中发现了历史上东兴区曾有的动人风景,以及已经失传的榨糖工艺。
  陈巨硬说,沈从文写于内江、或谈及内江的文字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37封书信(收入《沈从文全集》第19卷);两篇小说(《老同志》及《中队部——川南土改杂记之一》,收入《沈从文全集》第27卷);以及离开内江后、在四川土改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川南内江县第四区的糖房》(收入《沈从文全集》第27卷)。
  除了韩笑的文章提供线索外,内江文史爱好者李建友也找到陈巨硬,提供了一篇名为《沈从文的内江东兴乡村情结》的文章。同时,李建友还能提供当年沈从文在东兴区所住的“高百万”家后人的联系方式。

旧居已然消失 历史亟待记录
  “但由于年代久远,沈从文在双才所住的老房子已只剩地基,所住‘高百万’家的后人也已是80岁高龄,再不挖掘,恐将更难保存这段历史。”陈巨硬说。
  目前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沈从文家书中记载的东兴风貌、沈从文所居住房屋已不复存在,而东兴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兴区档案局等相关单位,也对大师在东兴区的活动足迹没有记载。“因此,应深入挖掘沈从文在东兴区参加土改工作历史,记录这一文学大家与东兴区的渊源故事。”
  对此,他和李雪波等政协委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东兴区志办牵头,成立寻访沈从文小组。可由东兴区志办、档案局、政协文史委、双才镇政府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二是东兴区财政局保障寻访经费。三是寻访出成果后,可出版发行《沈从文在东兴区的94天》。”
  王瑶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尹 摄影 段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