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日期:[2015年03月12日] -- 要闻 -- 版次:[a05]
“创客”是谁?
2015年03月12日


  1月4日,李克强在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2月1日,在深圳创客马拉松公开赛上,南方科技大学的参赛选手在调试“真人CS”的枪支。

  

创客,对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群体。
  连不少两会代表委员此前都没听说过“创客”一词,一些投资人也不能准确说出创客为何物,反问记者:“创客指的是大学生创业吗?”“养猪算不算创客?”“创客”首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那么,总理说的创客到底是谁呢?“创客”一词源于英文,但在中国语境里,正值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时,“创客”又被赋予更多创新、开拓的含义。
两会新语创客,闯入政府工作报告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Maker”的翻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非同凡响的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创客”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创客这个原本小众的群体一下火了起来。
新闻纵深中国“创客”还要闯几关?
  创客,一个风风火火“闯”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名词,如今正“声名鹊起”。
  今年伊始,李克强总理就曾考察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被寄予厚望。
  尽管名字“火”了,但中国创客仍显稚嫩,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公众仍然感到陌生。大国创新,缘何寄厚望于草根?点燃“万众创新”,创客要闯哪些关口?
“生死”关

在梦想中艰难跋涉
  “创客”首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乘此东风,更应该跟上制度创新支持,让“创客”理念在流行之余,在国内真正落地生根。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的现实,支持创业多年,小微企业发展仍然在路上;制造业转型心切,“山寨”的影子还时不时出现。之前我们也提到一组数据:目前国内青年初次创业成功率不足10%,而创客们的创业成功率则可能更低。
  如今的“创客”,更像是一颗饱含希望的种子。种子再好,也要有创新的制度保障,才能够满足其发芽的需求,让种子真正“落地生根”。
环境关

鼓励不是撒点“胡椒面”
  听说创客“不差钱”。近两年天使投资大热,甚至被称为“钱多速来,见者有份。”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去年全年发生766起天使投资案例,总额超5.26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61.4%。
  各地的支持政策也不断推出,给创客“输血”。尽管如此,“差钱”的创客也不在少数。甚至明明“看得见”的钱,偏偏因为各种障碍拿不到。
  “事实上,缺钱的背后,是缺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是缺对好创意的筛选和发现能力。鼓励创客,不是光撒点胡椒面、设个基金、出台个扶持政策就可以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群说。
名利关

急功近利是创客“天敌”
  做创客,需要情怀。创客区别于传统创业者的一大特点是,首先并不追逐利益,而是追求“改变”。代表委员们说,很多人当创客,只是因为“喜欢”,因自己的创造“改变世界”而欣喜。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在孤独寂寞中淡泊名利,“痛并快乐着”。与资金、政策支持相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闯劲和精神,是支撑创客的真正内在动力。
  代表委员们说,呵护创客情怀要从校园开始。“很多有创意的孩子,经常是学习成绩中等甚至不太好的。”俞敏洪委员说,从小学开始,就要加入创意课程,特别要改变“寻找标准答案”的教学模式,锻炼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鼓励创客,不能急功近利。在谈到百度鼓励创新时,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说,主要做法就是招最优秀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平时管理中不打卡、穿着随意、上下级关系不明显,这样可以公开平等进行讨论,不断刺激出各种创意。
创新者
创客张浩他就是“创客”的中文译者
  “当几年前我将‘Maker’译为‘创客’的时候,取的是‘创造的人’这个含义,你创造了一个东西,你就是创客,你创造的东西如果具有了商业价值,你就可以选择去创业。”
  ——创客张浩
  “创客”一词5日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将这个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80后“创客”张浩并没有感到十分惊讶。
  2011年,24岁的张浩在科技网站果壳网的“DIY主题站”工作时,接触到了美国的“Maker”们,他将这个词译为“创客”,表达创造的意味。
  短短几年,创客文化风靡全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开始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张浩认为,“创客”一词在中国经历了一些变化。“人们去创客空间做些东西,是一种爱好,一个习惯、”张浩说,另一部分“创客”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要坚持完成一个创造梦想。
  在中国,经过媒体报道和政府扶持,“创客”更多地跟创业和创新结合在一起,“李克强总理曾在今年1月4号来过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提出了‘众创空间’。”张浩说。
  张浩注意到,全球支持创客文化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除全力打造“创客之城”的深圳外,中国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各种创客组织蓬勃兴起。
  如今的张浩,日子并不好过。他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机器人,成本不低,所需的一台工业机器人就要十几万,当地虽然有扶持政策,却往往难起到实质性帮助。以一项设备采购补贴政策为例,今年7月前注册的公司,必须明年7月备案,才能申请后年的资助。张浩说,3年等下来,创客可能早“饿死”了。
  张浩深知,一个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扶持,是多么重要。
创业者
创客生态“求速死”是创客生活的常态
  “创客”离我们遥远吗?日前,新华社报道了一组数据,关于成都创客的——去年成都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8.6万余户,一举突破100万家,这里的创业热情正如这座城市的火锅一样沸腾。“如果选3个目前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被业界称为“黑马会”创业教父的创业家传媒董事长牛文文说。
  其实,创客真的在我们的身边。然而,在创业者如火的激情背后,却有外界看不到的艰辛一面。
  全国政协委员左晔说,中国创客还处于发育期,数量规模都较小。据统计,全球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而国内只有70余家。由于国内认知度低,中国创客创业后往往依赖海外市场。柴火空间创始人潘昊说,其直接服务的全球创客约16万,国内只占5%。
  就是这样一个小众群体,却被寄予厚望,作为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尖兵之一。左晔表示,它有望给中国创新带来三种东西: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然而,创客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大部分人如果创业,是注定要失败的。目前国内青年初次创业成功率不足10%,而创客们的创业成功率则可能更低。
  “研究了几年,只剩下一堆‘纪念品’,这很常见。”海南创客联盟发起人何侠说。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道出实情:“我打算每年帮助支持80到100个创客,支持他们的新项目。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项目最后有一大半会失败。”
  “求速死”是创客生活的常态。接受采访的创客们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存活,而是速死;你必须不断试错,在挫败中创新,在‘死’中重生。”
  梦想与迷惘同在,孤独与欢乐并存。中国创客在坚守,在跋涉。
改革者
创客李克强他要创造的“产品”,就是国家的政策与制度
“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创客李克强
  2015年1月4日下午,李克强拐了许多道弯儿,走进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大部分政府领导来我们这儿都是带着问号来的,只有他像是带着感叹号进来的。”一个当时在场的“80后”回忆道。
  那天,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区内,十几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强烈地感受到:总理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那天,李克强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创客空间待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他愉快接受了这家创客空间馈赠他的一本“创客护照”——由此成为这个空间的第99号荣誉会员。
  “他不是走过场、随便参观一下的那种,而是真感兴趣,是真愿意探究我们这里创意出的许许多多新东西。我们觉得他本人就像一个创客,一个Maker!”这里的负责人说。
  对这个国家来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确实就像是一个Maker。他眼界开阔,思维异常活跃,常年保持着阅读国际最新经济科技动态英文原文的习惯;上任以来,他从来不缺乏新的主意,提出“上海自贸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等富有新意的改革举措;他更是一位乐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与身边人说起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和年轻人一起聊天”。他不单以此放松,更将此作为了解这个国家变化的一个便捷渠道。
  有一点确定无疑,他从来都是一个“创”字当头的领导者。他的一句话经常在不同场合被许多人反复提起:“拒绝改革的人可能不会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在总理第一个任期的头两年里,他做了许多大胆的决定,而其中具有深谋远虑的一项,就是不遗余力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克强喜欢将这些草根创业者与民间的创新力量称为“中国式创客”,甚至用经济“新引擎”这样带有丰富信号意义的词描述这些草根之于这个国家的意义。
  对于此前更多依靠投资与出口贸易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来说,李克强的这一提法显得不同寻常。
  李克强向周围的人推荐过《乔布斯传》,他曾用“很有意思”形容这本书和这个人。苹果公司的这位创始人,被公众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创客”。
  李克强本人面对的需要自己付诸改革的“产品”,是这个国家的政策和制度。
  在被视为中国行政系统最高决策平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他9次专题研究部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的议题,并且亲自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对不同性质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注册场所的登记条件以及对服务创业者的投融资机制进行完善等一系列改革。
  “Maker”这个词,最初具体指的是那些同时擅长运用3D打印机与激光切割机的人。他们既善于运用“加法”实现创造,也精通于运用“减法”去除冗余。过去的两年里,李克强正像一位技术超群的创客,一手“打印”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一手“切割”多余低效的行政管束。
  一个更富活力与弹性的社会,加上一个更让民众感到松绑的政府——这就是创客李克强试图带给这个国家的改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意见》明确,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二是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加快推进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四是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完善专利审查快速通道,对小微企业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五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六是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七是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和创业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八是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积极落实促进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创业示范工程,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据新华社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 社 、《Vista 看 天下》、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