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5年03月12日] -- 要闻 -- 版次:[a04]
大学要招的是“人”而不是“分”
2015年03月12日


龚克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谈教育改革
  “要让大学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原,也就是大学教育不是培养‘工具’,而是培养‘人’。”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就高校教育、高校腐败等热点话题表达看法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龚克说:“在考试制度改革中,我希望真正招的是人,不是分。”
  龚克是电子工程专家,在南开他被称为“最具特色校长”。两会期间,在参加中国青年网组织“两会大家谈”时,龚克说:“中国教育应该潜心入本,我们潜心地悟本,久久为功,会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教育。”
谈教育改革

公平最重要的是要公开
  记者:您认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
  龚克:我从大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在考试制度改革中,我希望真正招的是人,不是分。
  《意见》出台后,一些考生、家长特别担心公平的问题。我觉得,保证公平最重要的是要公开。今年有一个措施,要扩大全国统一考试省份,增强可比性、公平性。另外,两年以后将施行自主选择科目,把中学的学科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带进来。我试图在今年自主招生里面去用这些。
  高考改革就是在分数公平的情况下,弄清楚分数到底代表的是什么。这是我们真正要改革的东西。在《意见》中,教育主题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高考的改革,是要让分数能够反映人的素质,但不仅仅是弹钢琴等等,重要的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东西。比如现在的语文,加大文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谈高校腐败

出问题的是特长招生
  问:高校的自主招生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甚至因此产生贪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到底在哪里?
  龚克: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我们要做自主招生,我理解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法律规定的高校主权。第二是探索高考改革。
  这个探索在过去几年里在南开大学并没有出现公平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要区别一个东西,现在可能在公平上受到比较多质疑,真正出问题不是自主招生,而是特长生、特殊类型的招生,这个和自主招生混在一起。
  我觉得应该回归本原,高校的体育和文艺代表队应该是比普通学生优秀的,而不是专门招一些学生来搞,这个危险是比较大的。
  简单说我觉得中国教育应该潜心入本,我们现在有点放。只有潜心地悟本,久久为功,我们才能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教育。
谈学而优则仕

乐见教育者走向政府
  问:现在所有的省份都有地方保护性的招生的硬性规定,您认为什么时候全国能够实行统一的招生标准,不再有地方性的保护?
  龚克:拿美国来做比方,加州人在加州大学学费就低,到其他学校学费就高。这里面有一个因素我觉得应该看到,比如清华是在北京招生是百分之十几,虽然高校经费主要来自公共的,但是北京市政府给他方方面面的支持是能够比较出来的,确实跟当地的财政支持分不开的,当地的财政确实是当地的人民交的。
  问:两会前,陈吉宁履新环保部,近些年“学而优则仕”引起社会的关注,高校校长从政你怎么看?
  龚克:这个在国外相当普遍,如赖斯,原来是斯坦福大学教务长,先是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没几年成了国务卿。在中国,过去相对较少,我倒挺乐见很多高校教育者走向政府。但是我觉得我不太行,我是另外一种性子的人。建议
新常态下,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问:现在教育改革的问题矛盾在什么地方?
  龚克:过去,讲素质教育家长很担心,因为要搞很多高考不考的科目,搞那么宽孩子受不了,这里面的很多矛盾是在高考之外,在我们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巨大矛盾。
  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的供给是多少呢?现在我们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幅降低了,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从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到2014年这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使用了“教育优先发展”的词汇,非常可惜现在供审议的没有,但我本人希望加进去。
  经济的长期增长要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是需要教育的,还有教育的本身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从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来讲,也是愿意在教育方面来花钱。不解决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问题,在这么紧张的供需状态下改革确实很难。
  另外一方面是调节需求,上学不只是上大学和上名校,我们可以选职业学校等其他很多的不同的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平等”,所有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凭,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同样的自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