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年09月04日] -- 观天下/锐评论 -- 版次:[a11]
就这样,毒胶囊从未远去
2014年09月04日

  

  日前,浙江宁海县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潘某等11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在今年2月至7月短短5个月内,潘某等11人非法生产有毒空心胶囊约9000万粒。这批“毒胶囊”已流入市场,去向不明。(9月3日《钱江晚报》)
  屈正州:隐患已经造成,人们只能对排除这种恶果提出种种善意的假设。如今追查这批“毒胶囊”的流向,只能算是在监管链条的末端肃清其“流毒”,如果相关部门能在药品生产监管的前端就防微杜渐,对那些形迹可疑的违法生产者露头就打,不予其丝毫违法生产的空间,岂不更能在源头上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
  王琦:胶囊生产的低门槛,低成本,以及带来的高利润,这怎不让一些黑心商家铤而走险?企业生产应建立在守法、诚信、道德的基础上,明知会给他人的健康带来伤害,仍泯灭良心,以图一时之利,终归会害人害己。
  龙敏飞:即便早日破案,对毒胶囊事件的审视也不能终止。一方面,是监管触角的前移,让事前监管不至于沦为纸上画饼;另一方面,则需要连带惩戒制度,若监管者却可平安无事,如此境况下,监管部门何来监管的热情与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