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福”之事,关乎男人自尊心的满足、自信心的提升,是维持家庭和谐的情感纽带,并与男人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男性ED患病率达28.4%,年龄在30—50岁的患者约有56%,这也意味着有多半的60后、70后、80后男性遭受ED的困扰。
年轻化趋势加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思孝教授表示:“男性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对于现阶段人口结构中身处60后、70后和80后三个人生重要阶段的男人而言,其‘性福’与否,与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现实中,高患病率与其少得可怜的就诊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D患者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老年人的多发病,在新发ED患者有1/4为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其中有近一半为重度ED。而ED患者的重灾区来自70后人群,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邹建华表示:“研究显示,40岁以上中年男性的ED患病率达40.2%,意味着有近四成的男性与配偶无法享受正常的夫妻生活。”
易引发其他疾病
50%ED患者在确诊后的5至10年内可引发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压升高以及自卑、抑郁、焦虑等生理、心理病症等。因此,ED更是一种关乎全身健康的疾病,是男性整体健康的风向标。“除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这些能够看得见、可以说的疾病外,心理的痛苦更令人难以承受。”张思孝教授表示。
然而,在处理ED问题过程中他们的表现更多是盲目,尤其对于80后以及部分70后的患者来说,由于年轻气盛,自尊心强,大多数人并不会需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而是采取自我诊断,往往可能偶发情况也变成了真正的ED。
“性福”需要自我救赎
“其实,ED并不可怕,与高血压等普通疾病一样,应该坦然面对。”张思孝教授表示:“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万艾可等PDE5抑制剂,进行治疗。”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男性,遵循个体化原则,并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情况及病人及配偶的要求,来确定治疗方案。国际和国内的男科专家普遍认为患者应使用具有多年大量临床应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便能得到改善,因此,男性大可不必谈药色变。
华西都市报记者阎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