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平
33年前,林徽因的侄女、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了著名的美国越战纪念碑,这尊纪念碑上没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但林璎力求用她的作品演绎设计动因——“(活人和死人)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让美国人永远记住这场“无聊战争”的残酷,更要让每一位前来观瞻的人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而不久后的9月30日,是我国刚刚确立的首个烈士纪念日,它标志着以国家的名义缅怀英烈,用烈士的精神启迪公民,无疑具有厚重的意义。
八年抗战中,出川抗战的340万川军,有64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高居全国之首。川军抗战的历史大书上,有川军将士“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不还乡”的誓言,有着单衣、踩草鞋在雪地里疾行的困窘,有后方家属“你不当兵不嫁你,留你一世打单身”的果敢,有乐山峨眉山民众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完好呵护上万箱故宫国宝的胆魄……可以说,缺少川人的抗战史,就不是一部完整的抗战史。
岁月无情,逝者如斯,但时间永远抹不掉川渝民众的记忆。这段时间,在天府之国的许多地方,人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去瞻仰烈士陵园,去档案馆缅怀先烈功绩。每一个深深的鞠躬,每一次鼠标上的祭奠,其实都在进行情感和价值的双重回归。
诚然,今天没有枪林弹雨,但川军先烈们提出的人生课题并未远去,并且以新的面貌拷问今天的人们:身处复杂的社会情境,如何处理个体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我和他人的关系?面对物质潮流的激荡,怎样走出名与利、得与失、大与小的纠结?忠诚爱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是川军先烈们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放眼看去,我们也不无痛心疾首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烈士陵园荒废败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湮没无闻。有的人甚至打着“痛杀日寇”的幌子,对包括川军将士在内的抗战英烈进行恶搞嘲讽,有的年轻人甚至把“九一八”理解为“就要发”……于是乎在有些人眼里,浴血抗战成了和风细雨的瘙痒,而一心为公救国图存则成了“傻”的代名词。
对历史的反转、归零、遗忘是可怕的。一位川军烈士的后代感言,设立“烈士纪念日”如同建立一座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相传的一个载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是抗战胜利纪念日还是“烈士纪念日”,都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让我们树起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凝聚天府儿女追慕先贤、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开创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