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所高中90%生源的入口成绩,都排在生源地(内江市直两区)2000名以后,那么3年后的高考成绩是否会不容乐观?
对于这个问题,内江一中用今年高考成绩做出了回答:参考学生863人,文考本科一次性硬上线402人,超内江市教育局目标任务35.8%,一本上线创历史辉煌,比例达当年中考上国重线人数的228.5%;艺体本科上线101人,全校本科总上线503人,本科升学率达60.16%,在全市重点中学名列前茅。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是什么法宝让内江一中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记者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走进了这所百年老校……
看历史 ——群星璀璨耀四方
内江一中前身是成立于1906年的内江县官立中学堂,它一诞生,就不平凡:首开内江城区中学教育先河,并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共内江首任特支书记黎灌英,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廖恩波,新闻巨子范长江等都是因为在这里受到民主进步思想的熏陶,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建立了丰功伟业。
一百年来,内江一中数易其名,不断创造,把一所旧式科举考棚建成了一所享誉全川、影响全国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看现在——内江教育的一块品牌
近10年来,学校培养了内江市文科状元1人,北大清华学生6人,浙大、复旦、中科大等一流名校学生逾100人。
近三年,高考本科上线率2012 年 52.4% ,2013 年57.4%,2014年60.16%,高考本科上线每年均在500人以上,均远超内江市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内江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一等奖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学校”。内江一中作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一直是内江教育的一块品牌。
看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铸造管理品牌
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学校形成了由1名校级领导带班,2名中层干部值班、各年级抽调班主任配合的值日管理模式,形成了干部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值日的管理特色。
从留守学生双休日的管理,到每堂课师生教学活动的适时监控,学校管理的严、实、细让师生在感到压力的同时,逐渐养成了按规矩办事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一流的校风。
学校坚持“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近十年来保持了名师“零流动”。目前,学校一线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为100%,有研究生学历的15人,中学高级教师7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名优教师24人,市县级骨干名优教师107人。
看德育——人文校园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秀加特长的创造型人才,是内江一中践行素质教育的创新举措。
蓝花楹文学社、桐梓文昌校报社,是学生展示文学才能的乐园;美术书法班、舞蹈队,给学生搭建了创造美、展示美的快乐舞台;皮划艇队,足球队,武术队,给学生开辟了体能训练和力量展示的自由天空。
学校还组建了学科竞赛辅导教师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全国学科奥赛和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等级和数量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看改革——小班化打造精品教育
内江一中敢为人先,从2013年起,在全校全面实施“分组合作,先习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成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舞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学校从2012年9月开始组建“精品小班”,学生限定在36人以内。精英教师团队,精英学生,精致课堂,精细的管理和课业辅导,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两年实践,成绩斐然。在全市联考中,所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前茅,一大批学生挤进全市特尖生行列。
看未来——打造蜀中名校正起航近几年,内江一中累积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元,分步实施空调进教室“清凉工程”,并在所有教室和实验室装备了班班通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有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至此,一中课堂教学完全实现现代化。
目前,学校多功能塑胶运动场已经开工建设,临东桐路的标志性建筑实验楼立面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内江一中新征地69亩纳入市政府重点督办工作,征地到位后,内江一中校园面积将扩大一倍。
100多年来,内江一中见证了内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的起点,一中人将继续秉承“立范励志、滋情益慧”的办学思想,传承文明,发愤图强,满怀信心地开启新的征程,奋力将内江一中打造成蜀中一流特色名校。
邓驰云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黄晓庆(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