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4年07月03日] -- 要闻 -- 版次:[a01]
科学与传言的较量
2014年07月03日

  

□黄勇
  世界杯开始后,有关“隔夜菜不能吃”的说法广为流传。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实验进行求证: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标97.5%。(相关报道详见今日本报22版)
  民以食为天。尤其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网络上关于食品安全的各种“科学知识”非常多,诸如“你不知道的食品小常识”等“科普”文章大行其道。那么,事实到底怎样呢?
  隔夜菜会致癌,不能食用——这个“科学知识”经过网络反复传播后,基本上已被很多人认同。通过科学实验检测表明:这个“科学知识”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
  震惊吗?傻眼了吗?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吧?是不是对其他“科学知识”都起了怀疑?其实,看似科技已经很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科学知识还处于很落后的阶段。正是因为如此,让很多伪科学打着科学的幌子,大肆误导我们。
  为什么大家会相信这些谎言?除我们自身原因外,还在于伪科学出来后,没有权威机构及时站出来辟谣。也许,在权威机构眼里,伪科学就像三岁小孩在五大三粗的武士面前舞刀弄棍般可笑。但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他们没有权威机构那般专业的火眼金睛,很容易被迷惑。
  要想让权威机构把所有伪科学都击穿,那不现实,毕竟伪科学太多了,但有为总比无为、无动于衷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火眼金睛并非一天炼成。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增强判别能力迫在眉睫。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会百毒不侵,伪科学也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