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省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成渝经济区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据了解,南部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四市全域以及乐山市犍为、沐川、井研、峨边、马边五县。规划显示,到2020年,川南将基本建成同城化发展的多中心城市群,不仅要打造4个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还将加快开通城际公交、逐步统一电话区号。关键词:规划范围
面积4.36万平方公里 人口1643万
记者注意到,发展规划共分10章,包含背景、总体要求、构建协调联动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壮大提升城市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等。
南部城市群面积达4.36 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1642.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45亿元,分别占四川省的20.3%、17.6%,成渝经济区的17.7% 、13.6% 。
南部城市群将努力将成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
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建成同城化发展的多中心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和成渝经济区比重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经济新兴增长极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关键词:空间格局
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
规划提出,按构建“四核、五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做大做强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中心城市,建成四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拓展沿长江经济带通道轴;沿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通道轴;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渝、乐自高速公路通道轴;沿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通道轴。
同时,强化中小城市产业、服务和居住功能,将自贡市富顺、荣县,泸州市合江、泸县,内江市资中、威远、隆昌,宜宾市江安、珙县等县城,建设成为中等城市,形成支撑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节点。
强化东西向成渝连接通道和沿江通道,提升长江航道等级,推进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加强南向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成贵铁路,启动建设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等。完成宜宾机场、泸州机场迁建。
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建设绵遂内自宜、内泸城际铁路,开展乐自泸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自隆、内威荣高速。加强相邻县(区)快速通道建设。关键词:对外开放
建设川东北至川南输气管道
规划提出,加强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强化沿江开放合作、加强南向开放合作。
与成都城市群合作,推进科技、金融、人才和信息等合作交流;加强产业物流对接,提高服务成都城市群大重件产品转运能力。 加强与重庆城市群的合作,发展汽摩零配件、电子信息等配套加工产业,开展港口物流合作。加强与东北部城市群合作,共建内江—遂宁物流中心,建设川东北至川南输气管道。
加强与攀西地区、云南沿江地区合作,推进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推进水电和钒钛资源开发。联合开发旅游市场。规划研究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增强与重庆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联系,积极承接产业、资金和技术转移,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港口合作,推进“西电东送”。
加强与滇东北地区煤炭、水电、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推动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合作;加强与黔西北地区合作,推动名酒、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加强与黔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打通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交通通道。关键词:创新体制
编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
规划还提出,健全完善区域合作、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增强城市群发展活力。建立各市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工作,健全部门对口联系机制,组建专项合作工作组。坚持多边和双边合作,支持县(区)间深化合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协作交流。
统筹协调生产力布局,编制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建设方案。协调地方政策,协商制订统一、规范的投资促进政策等。专家声音川南同城化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趋同
参与规划编制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玲表示,川南区位优势突出、资源密集、产业基础良好,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四川实施多点多极发展等战略的推进,川南正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份规划,对促成川南一体化发展,促进川南成为四川新的经济增长极,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邓玲介绍,规划按照“创新驱动、转型跨越、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对川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城镇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规划。“未来的川南,将是一个创新发展、生态文明、绿色转型的川南。”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