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有个脱胎于数学领域的名词,叫“莫比乌斯环”。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颇具魔幻色彩。因为普通纸正反两面,而这条纸带则只有一个面。
将这理论引申到社会学领域,会发现很多貌似不断循环一时无解的两难抉择,都有着“莫比乌斯悖论”的一面。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日常细节里,或也隐藏着“莫比乌斯”双面一体的循环因子。比如,今日的招聘歧视里,或也总映照着昨日校园乃至明日职场的功利身影。
段子有言:月薪三千还想请个农民工?最多找个大学生!戏谑是实,但尴尬也真:应届生7次应聘5次被拒,已将此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段子和日子,也连着莫比乌斯环的两端。
应聘受挫于“无经验”,往狠了说,是心有旁骛,术业未能专攻,所学难以致用。根源脱不了大环境的“功利”二字。学校忙扩招敛财;授业传道,全凭授者良心和受者运气;学生忙考级考证,乍看忙得不亦乐乎,未思纸面的光鲜,与日后立身处世是否诉求一致、是否无缝对接。
同样,用人者只愿捡现成,怕为人做嫁衣,不能将心比心,悉心培训,这样的功利短视用人观,势必逼得不少投机者挖空心思削尖脑袋,不惜移花接木,注水造假,也要混个漂亮简历,以期先弄个进身之阶,存身之所。
可以想象,从昨日求学到今日应聘直至明日职场,如果都是利字当头,那么这个浸染成功利底色的“莫比乌斯环”里,循环往复的,肯定不是公平正义等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