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重要的节目当然是踏青,那踏青最重要的节目呢?当然是赏花和挖野菜。不过,荠菜长什么样,马齿苋是不是有“齿”,恐怕很多年轻朋友和它们都是“相见不相识”。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挖了很多野草回家出糗吧。
大哥,你挖的不是野菜是野草
“这个是马齿苋吗?能吃不?”上周末,“80后”市民小张跟着父母到郫县团结镇祭奠先人,随后,父母到山上挖了一塑料袋野菜回家。“这野菜煮熟前后样子可真不同。我妈指给我看的荠菜、蕨菜、折耳根,真不是平时放在盘子中的样子。”
另一边厢,家住圣灯社区的赵先生也挖了一大袋“野菜”回家,没想到被妻子鉴定为野草,根本不能吃。原来赵先生公司组织了春游,看到同事去挖野菜了,自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铲子就上山了。“幸亏妻子认识,不然把这些野草吃下去还不得食物中毒啊。”
忌多,有些野菜吃了容易引发皮肤病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真正挖到野菜?记者咨询了一位常年到山上挖野菜的市民吴女士。她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大头菜、马齿苋菜、荠菜等的确分布在近郊山上。至于这些野菜长什么样,可在百度上搜图查看。吴女士认为挖野菜的诀窍很简单:认识的挖,不认识的别挖。而且,野菜拿回家食用前,最好先在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
就此,记者询问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何梅。她提醒,吃完野菜后再晒日光有可能皮肤会出现过敏,比如食用了灰菜后,皮肤经阳光暴晒,就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因此,食用野菜浅尝辄止就好。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