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11版:城市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4年04月08日] -- 城市读本 -- 版次:[d11]
泸州患者对医院认知呈区域、单一性特征
业内专家: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2014年04月08日

  

  近日,本报推出川南医疗机构消费者满意度大调查活动,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为此向广大市民发放问卷,倾听市民最真实的声音。就目前回收的问卷来看,在很多市民心中,普遍倾向于某些、甚至某个公立医院,而对私立医院则不信任、不选择。对于医疗机构的认识,患者普遍存在“区域局限性”和“单一性”的特征,针对这个情况,专家认为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调查

患者对医院的认识
呈现区域性、单一性特征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江阳区居住的居民,几乎只了解江阳区范围内的医院。而对于龙马潭区范围内的医院,即使医院名气很大,也是知之甚少。一方面,可能是医院自身宣传力度不够;但是,更多的是市民就医喜欢“就近原则”。不管医院医疗技术如何,只要是公立医院,离他们又近,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同时,不少市民在调查问卷中,谈到自己曾经去过的医院,也比较单一。作为泸州本地人,都知道泸医附院,很多人生病后,都会首先选择到那里就医。甚至有的人,不论大病小病,都只选择到泸医附院诊治,就算距离相对较近的其他大型公立医院,他们也会“跳过”。
  当然,虽然患者对某些大医院“情有独钟”,但还是少不了诟病。比如,对他们的服务态度,很多接受调查的市民就选择了“不满意”,说明市民对于这方面还有更多期待。
解读

小病也进大医院
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针对这个情况,一位老医生告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很多人习惯只要患病就进大医院,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也去大医院。当然,原因在于他们对民营医院不了解、不信任。但这些病只需要到民营医院或者诊所都可以解决,因此,市民一旦患病,可以试着让小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如果是大病去大医院;如果小医院可以解决,那就不用去大医院。
  通过小医院先把脉,判断这种疾病适合在哪里治疗,可以节约很多资源。比如,一个感冒去大医院治疗,就浪费了三种资源。首先,小医院本身可以治疗感冒,患者去大医院治疗而把小医院空置,浪费了小医院的医疗资源;其次,大医院本来患者就拥挤,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的治疗,占用了其他人就诊的时间等,浪费了大医院的资源;最后,在小医院花费很少的费用就能治疗,大医院距离相对较远,且花费更多,还有可能花时间排队,也浪费了患者自身资源。
  因此,应该说患者在看病时,如果想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医院应该遵循原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支招

消除市民顾虑
民营医院应加强自身修炼
  对于民营医院不被信任的现状,老医生认为,医院的发展必须适应城市的特征,特别是外来的医疗集团,不能完全按照在其他城市的营销模式。本地民营医院优势在于长期有一批核心人才和核心技术,而外来医院则有着更优的服务。
  因此,外地医院需要从人才、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医院50年才能树立名声,因此,民营医院首先要增强技术力量,着重人才的培养,转换依靠药品生存,以及“坑蒙拐骗”的操作模式。外来医院在设备使用上,比如男科医院的康复设备,有些效果比较好,应该普遍化。先把量做大,然后在“量”上选择经营模式。
  同时,泸州民营医院现有的租赁房屋办医院的模式,应该进行改进。国家对于公立医院的扩建支持相对较多,对于民营医院较少。因此,应该积极支持民营医院的扩建。最好是培养几所高端、有特色的民营医院。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