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27版:上学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4年04月08日] -- 上学堂 -- 版次:[a27]
亲爱的校友 您想“家”了没有?
百年校庆之际,红专西路小学学生写信邀请校友们“回家”
2014年04月08日


制图吴秀华


欢迎来自加拿大的学校创始人后人——柯马凯荣归母校。

  

  @华西都市报:2015年,红专西路小学就走过100年风雨岁月了。关于学校历史的档案,至今保存在成都市档案馆。一本发黄的书籍上有这样的介绍:“本校创建于民国四年八月,斯时校址在南台寺即现今之广益中学宿舍内,仅有初小二班,为华西协和师范生实习之所。”经过100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长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百年校庆之际,红专西路小学学生向校友们发出邀请,欢迎校友回家看看。如果您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如果您有什么话要对您曾经的老师和同学说,您也可以致电96111,与我们一起分享“我和红专西路的故事”。
加拿大友人:红专西路小学见证了姥姥姥爷的爱情
  柯马凯是加拿大人,是红专西路小学前身弟维小学创办人饶珍芳的外孙。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地道,现在在北京一家文化交流中心担任负责人。
  2012年,柯马凯到红专西路小学参观,受到学校师生的热情接待。学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他惊叹不已。他听姥姥说曾经在成都办过一所弟维小学,家里收藏了三十年代为弟维小学募捐的信件。家里人特别希望知道姥姥曾经办过的学校的情况。“学校特别精致,很漂亮!希望有机会能够再回学校看看,那里有姥姥姥爷的故事。”
  柯马凯讲述了一段特别美好的爱情故事:弟维小学创办人饶珍芳和姥爷饶和美本是从加拿大来的传教士,他们在中国相识并相爱,并在成都创办了弟维小学。1915年,柯马凯的妈妈在成都出生。“妈妈与红专西路小学同岁!”
退休老师:尊重学生个性是学校的传统
  今年61岁的钟石琼是红专西路小学的退休教师,尽管她已经退休4年,但还会经常回学校看看。“每次回学校,就有很多孩子像燕子一样扑到你身边,那种感觉特别好!”钟老师说,师生情谊是红专西路小学特别好的传统,很多学生至今跟她保持着联系。
  有这样一件事情至今让钟老师记忆犹新,10多年前她教过一名男同学,学生性格很内向,字写得歪歪扭扭,有同学取笑他字写得不好。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位同学写的艺术字,你们要懂得欣赏。”同学们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接下来钟老师对这位同学说:“你的艺术字不错,但是跟中国的方块字还是有点区别,以后我们在学校尽量写方块字吧!”由于钟老师的“艺术”教育方式,这位同学的自信心显著提高,后来被保送到成都石室中学,然后考上了名牌大学。
  钟老师说:“尊重学生的个性,是红专西路小学一贯的理念,如现在推崇的快乐思维理念,这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成长。”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

致红专西路小学校友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们:您们好!
  您还记得吗?我们的学校成立于1915年,今天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明年,就是我们的母校百年校庆了!欢迎您们有时间回来看看。你们还好吗?不管你身在何方,你们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位于成都市黉门街25号的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摸一摸印有自己手印的思维墙,走一走印有自己足迹的艺术长廊,看一看曾经有自己身影的乐思亭。最近几年,我们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里面有书香之处——小书吧;绘梦天地——童画室;问题海洋——问题博览室;科技之网——电脑房。而且还有拓展思维的“灵慧壁”,以及介绍学校历史的校史墙。学校开展了“课前三分钟”,“班级风采秀”,“财富论坛”等活动,还有各种社团,同学们积极参与,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在社团活动中吸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学校注重培养我们的思维,学校里有别开生面的思维课,乐趣无穷的思维碰碰车,一年一度的“思维节”,活动让我们乐在其中,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在学校里生活得非常愉快!
  亲爱的校友们,不管你们功成名就,还是中流砥柱,又或是默默无闻,都想请您回来看看母校,这是我们共同的家。
  红专西路小学全体学生
201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