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d09版:城市读本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4年01月14日] -- 城市读本 -- 版次:[d09]
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的“彭司法”
扎根基层18年 化解纠纷3万件
2014年01月14日


彭传忠(右)接受嘉奖。


彭传忠(右)开展司法宣传。

  

  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司法所长彭传忠,从1995年起,他18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3万多件,被群众亲切称为“彭司法”。
  2010年,彭传忠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在病痛不断加重的3年中,他常常挂着输液瓶,插着透析管为老百姓调解纠纷。2012年10月,彭传忠不得不依靠定期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他才向上级司法部门汇报了病情,并承诺:“除了不能再骑车,每周有两天要请假,该做的我还是照常做,不会把工作落下。”
  今年,彭传忠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称号。
积劳成疾
眼睛模糊倒在调解路上
  今年44岁的彭传忠,黝黑的皮肤,个子不高,微胖,眼睛周围有些浮肿,说话轻声细语。1995年,彭传忠被僰王山镇政府指派担任司法助理员,从此,彭传忠的摩托车就穿行在全镇2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 他平均每天要步行5公里以上,调解两个以上的矛盾纠纷,近20年来,行程达3.6万多公里,骑坏了好几辆摩托,磨坏了上百双鞋。
  2010年2月,彭传忠去给金竹村一个农民工追讨工资时,发现眼睛模糊,骑车都看不清路,他才放下工作走进了医院。彭传忠的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贫血、视网膜病变,全是糖尿病并发症,彭传忠不得不在泸州医学院住院治疗,后转入成都军区总医院。
带病工作
插着透析管为农民工讨薪
  “住院他也不关手机,就怕人家有事找不到他。他的电话是公开上了墙的,电话特别多。”彭传忠妻子田玉梅说,他经常大半夜还在打电话。
  2013年临近春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一名叫侯军的农民工,半年前在珙县巡场镇建筑工地打工时,包工头王某还拖欠着他11500元的工资,眼看要到农历年底了,侯军每次致电王某,对方都以各种借口躲避,万般无奈的侯军找到彭传忠。虽然当事人不属于僰王山司法所辖区,但彭传忠觉得打工挣点钱不容易,还是答应帮他讨要工钱,迅速帮助侯军获得法律援助资格,立即着手向王某催款。
  2013年1月30日,正在兴文县中医院做血液透析的彭传忠,一遍一遍地给包工头王某打电话,说服他给侯军结清欠薪。经过彭传忠苦口婆心耐心讲解,对方终于答应支付工资。
带病学习
妻子当秘书过了“天下第一考”
  彭传忠先后拿到了四川省委党校、中央电大的两个法律专业大专毕业证,但他感觉自身法律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下决心冲刺国家司法考试。
  “几年前,丈夫没病的时候考过一次,差两分没考过。这回眼睛都看不清楚,每次看到他鼻子几乎贴在书上看书的样子,让人心里难受。”田玉梅说,这次因为怕别人笑话“考不过”,他每天下班回家后自学,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丈夫因视网膜病变而看不清字,让她念题,“那段时间我是他的秘书,但我文化不高,经常念不通顺,弄得他一头雾水,只有喊上高中的儿子来帮忙。丈夫硬是以坚强的毅力,靠耳朵将一条法规,一个案例硬记,将所有的备考资料强行消化。”
  2010年9月,彭传忠在妻子的陪伴下前往宜宾参加司法考试,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兴文县仅有的4名援助律师之一。

“彭司法”感言
如果生命还剩一年
就为民服务365天
  彭传忠告诉记者,他能成功调解这么多起纠纷,大概可总结为“摸清底细是前提,疏导情绪是基础,清理焦点是关键,算清成本是重点,常态回访是根本”。
  彭传忠说:“很多同志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和病情,劝我放弃工作,安心养病,争取多活几年。蝼蚁尚且贪生,我何尝不想多活几年?只是如行尸走肉一样活着,哪怕活到100岁又有什么意义?我的生命已经不再长久,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充分得到应用,还没有为群众提供充分的服务,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有朝一日能够换肾,成为一个健康人,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党和群众做更多的事情。但如果生命还剩一年,就为民服务365天。”
  目前,彭传忠已被推荐为本报“川南榜样”评选活动“服务榜样”候选人。
  金萍 孙先贵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勇(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