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1:特刊 | 0001a2:特刊 | 0001a3:特刊 | 0001a4:特刊 | a01:要闻 | a02:第1眼/观点 | a03:广告 | a04:第1眼 | a05:大成都 | a06:大成都 | a07:大成都/金社区 | a08:大成都 | a09:大成都 | a10:新四川 | a11:大成都 | a12:大特稿 | a13:星娱乐 | a14:星娱乐/运动会 | a15:运动会 | a18:观天下/国内 | a19:国内/观天下 | a20:健康周刊 | b01:财富潮/封面 | b02:财富潮/财经/证券 | b03:爱家 | b04:财富潮/财经 | b05:金融 | b06:金融 | b07:金融 | b08:金融 | b09:金融 | b10:金融 | b11:金融 | b12:金融 | b13:旅游周刊 | b14:旅游周刊 | b15:旅游周刊 | b16:旅游周刊 | b17:食饮周刊 | b18:房产周刊 | b19:房产周刊 | b20:学习周刊 | b21:学习 | b22:学习 | b23:学习 | b24:学习 | d01:城市读本 | d02:城市读本 | d03:城市读本 | d04:城市读本 | d05:城市读本 | d06:城市读本 | d07:城市读本 | d08:城市读本 | d09:城市读本 | d10:城市读本 | d11:城市读本 | d12:城市读本 | d14:城市读本 | d15:城市读本 | d16:城市读本 | e01:华西社区 | e02:华西社区 | e03:华西社区 | e04:华西社区 | e05:华西社区 | e06:华西社区 | e07:华西社区 | e08:华西社区 | f01:城市读本 | f02:城市读本 | f03:城市读本 | f04:城市读本 | f05:城市读本 | f06:城市读本 | f07:城市读本 | f08:城市读本 | f09:城市读本 | f10:城市读本 | f11:城市读本 | f13:城市读本 | f14:城市读本 | f15:城市读本 | f16:城市读本 |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朱昌俊
朋友漂流、聚餐本是再惬意不过的美事。却不想原本助兴的“酒”,最后可能要了同伴的命。类似的“乐极生悲”事件,近年来呈现高发趋势,上到官员酒席,下到一般亲朋聚餐,“劝酒要命”,都不再是个“传说中”的事件,而成为“残酷”的存在。
尽管喝酒喝出人命,最后闹上法庭,是近年来才出现,但绝非说这种劝酒风险是近年来才上升的。以往更多时候,喝酒即便误事甚至要命,其责任追究往往都被礼仪和礼节淡化。且劝酒之事又多发生在亲人、朋友之间,就更加模糊了法律和责任的界限。
近年来,这类劝酒法律风险的凸显,说明人们在劝酒上的传统观念在松动。从另一方面来说,受害人家属敢于走法律途径,讨个说法,也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未尝不是对社会的一种法律教育,亦可以说是法律参与社会传统观念改造的一个实例。对于劝酒危害性的普及,现实案例是一个方面,相关部门和公益组织也可以在节假日,以各种渠道强化这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对具体法律风险的解释,以此进一步让人们自觉改变这种酒桌上的劝酒文化。
不管这个案件具体将如何审判,至少它将劝酒致命的法律风险作了现实的诠释。年关将近,又到一年“劝酒季”,希望借由一次次悲剧的案例,能够提醒更多的人,喝酒过量伤身,劝酒也当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