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携手三台、合作共赢未来。”为提升三台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促进全县产业壮大、结构优化,为有意投资三台的企业家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26日至27日,近200家企业、240位民营企业家,齐聚绵阳市三台县“相亲”。昨日,通过县城风貌参观、投资环境考察、互惠条件谈判等,7家民企当即与三台县正式签约,总金额达12.766亿元。
“三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良好,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尤为丰富,历来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三台县县委书记赵迎春介绍说,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2200多年历史。26日至27日,200多位民营企业家走进我省第三“人口大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米枣之乡”、“四川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台县时,无不为之叹服。
三台县地处绵阳半小时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距绵阳飞机场、火车站分别只有半小时和40分钟车程,到成都主城区1小时、双流国际机场90分钟,到重庆、西安也只需 2小时和5小时。公路、铁路、空运,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凭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工业已成为三台的主导产业。目前,三台已是最具实力的中国西部纺织工业城、中国西部生态食品城。
“在这些项目上,三台县围绕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精心包装了各类项目70余个,项目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突出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导,进行重点打造,邀请的企业达到了200余家。”三台县县长谭岗,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说:在邀请范围上,以成渝两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为主,在邀请对象上,一是三台在外发展的企业家,二是在三台有合作项目的企业,三是有意投资三台的企业。
27日上午,三台县与7家“民企”正式签约总投资12.766亿元的7个项目分别为:东山旅游综合体一期、福德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食品添加剂磷酸及磷酸盐迁建、预拌砂浆混泥土生产线、贴片变压器生产线、农户产品加工、粮食仓储库等。
“随着三台交通骨架的基本形成,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显现,以及三台项目承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宣传三台,发展三台,企业走进三台,合作共赢未来成为当务之急。”谭岗说:“为了让此次招商对接活动真正取得成效,三台县委、县政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特别是针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精心包装了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在内的70余个项目。”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三台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优势产业规模经营、集群发展的崭新格局。
据了解,三台县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有效实现“两化互动、三产共融”。推进“工业强县”用好用活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三个倍增”,省级工业园调区进入省政府审批环节,协议投资25亿元的两江工业集中区南区合作办园全面启动。今年1至10月,该县引进签约项目14个,到位资金33.93亿元;累计培育中小微科技型企业115家、规模企业54家。
赵晓兰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
背景资料
三台,这座快速发展的巴蜀名城,这片实现梦想的兴业福地,有着无与伦比的投资优势。
良好的政务环境——地处中国科技城绵阳,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和省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县,建立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大开审批“绿色通道”。凡重大项目,县级领导亲自牵头,指挥协调,保证顺利高效推进。
优惠的政策环境——四川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优惠政策、每年5000万元的工业撬动资金、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的激励机制,构筑起了极为优惠的政策体系。
通畅的融资环境——三台是全国金融生态县,金融服务体系健全,担保体系完备,保险机构完善,形成了广阔的融资渠道。
低廉的要素环境——三台是全国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水、电、气、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价格低廉。17万千瓦装机容量的5个梯级发电站,中石油、中石化双气源供气的格局,36万常年在外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的27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宜居的生活环境——三台是全国文明县城,环境优美,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正加快做大做美中心县城,加快建设城北新区,全力建设50万人口现代化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