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丹“胡子”引路,广告牌原来是行军路标的暗号
长达半个世纪在华活动,这颗小小的日本药丸,除了在华大量吸金以外,同时在日本侵华战争情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售卖仁丹的药铺,为日本潜伏在华的情报人员提供联络据点以及隐藏身份之所,而遍布四川乡野城门的仁丹广告,看似只是一张宣传纸,实则充当着路标暗记的功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当局以抵制日货为名,三令五申要求日本“仁丹”在中国停止销售。直到1947年,四川省政府发给成都市卫生科一份文件,文件内容说:“日本仁丹再现,在国内之市场应否任其行销,而伪品之违法制销,似更不容其妄作妄为贻害民众。”也就是说直到抗战胜利后,日本“仁丹”的残余势力仍然盘踞在中国。
药铺做据点为谍战人员提供窝子
1947年上述文件中还提到:“日本仁丹有不少经检验之后,并不符合卫生标准。”可见,当时成都当局不遗余力地誓将“仁丹”清除出本地市场的决心。事实上,早在1936年8月12日,即抗战爆发前夕,四川省政府给予省会公安局的秘密咨文就隐约觉察到日本人的阴谋。咨文内容称:“据密报以假卖仁丹为掩护,日间谍山本一雄近护同助手高桥及华人石充昌等六人在成都一带活动,并携有最新式照相机一具并随时摄取重要地形地势等。”
这鬼祟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难道日本人在通过贩卖“仁丹”进行情报搜集?
日本特工荒尾精,被称为日本近代谍报史上的007。1896年,荒尾精在湖北汉口开办了名为“乐善堂”的药店,其店中就有“仁丹”销售,除此之外,它还兼作出版业务。那么这家由臭名昭著的日本著名间谍荒尾精开办的药店,身家真就如此清白吗?
成都档案专家姬勇仔细查阅了不少历史资料,发现汉口乐善堂其实是近代日本间谍在华潜伏刺探情报的急先锋。它以销售药品为掩护,暗中搜集情报。荒尾精还以“乐善堂”为据点,网罗了一批日本浪人,在北京、湖南、天津、福建、四川等地分设支部,妄图掌握中国各地的情况。
姬勇说,翻开日本近代史,“谍报”攒起了一个世纪的结点。每次成功的出击,背后都是无数精准而隐秘的谍报在铺垫,它们利用微小代价换取了巨大回报,推动了日本军事冒险的雪球滚滚向前。
2块大洋收买居民外墙做广告
成都档案显示,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日本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广告版图的扩张上。抗战爆发初期,日本人更是加大了在中国悬挂或涂抹广告的力度。在占领了城市乡村之后,居民房屋上的墙壁成了广告宣传的绝佳阵地,进入日本人的视野。
1936年6月25日,四川省政府向省会公安局转发的一份来自湖北省政府的密令,写道:“有日人一名着中国衣装,率领工人多名在黄冈城险要处所,大做其仁丹广告,以为标识。”看来为了在当地方便操作以及提升效率,日本人当时还雇用了不少中国工人。另外,还特别提到:“在广告时,并给与屋主洋两元后,即前往各处拍照。”
这份档案显示,为了让当地居民心甘情愿地任由他们在自家墙壁上涂刷广告,诡计多端的日本人还用金钱收买人心。不过也确实有不少国人冲着两块大洋,无意中成了日本人的“帮凶”。
色分四种广告里藏着军事情报
这份转发自湖北省政府的密令里同时提到,日本人在湖北黄冈、江苏的武进和昆山、山东济南等地的险要处所,遍竖“仁丹”广告并摄取影片。姬勇说,“绘制墙壁仁丹广告颇多,长方各异,色分四种,确有军事秘密设备。”
日本人四处涂刷“仁丹”广告,看似正常合法。城门、桥梁、重要机关、关隘等险要地标处绘制广告,这是不是用仁丹广告给这些地方做符号标记?广告的形状和颜色还有区别,这是不是想传递诸如建筑的军民用性质?桥梁是木制还是石头修砌?进而还有这桥梁的承载能力?或者看图识字般地去了解道路与城门关隘的宽度?
再有一点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将绘制好广告的地理位置用照片记录下来?难道仅仅是为了回去证明自己的工作业绩,好邀功行赏吗?何况还要用当时价格不菲而保持长久醒目的油漆来涂写。
阴谋浮出水面仁丹广告是行军路标
关于日本“仁丹”广告的真实意图,目前最早能印证这个说法的是1994年第11期《科技文萃》中的一篇文章,最近的则是2001年9月由《军事文摘》刊载的《日本“仁丹”广告的秘密》。从不少抗战回忆录以及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老人们的口中,“仁丹”胡子里的阴谋渐渐清晰起来。
其秘密就在胡子的画法上:如八字胡子微微向上起,则证明此路畅通无阻;若八字胡子的左角向下垂,则表示左转弯不通,应向右行。相反,八字胡子的右下角下垂,即应向左转;如八字胡两边都向下垂的话,就证明此路不通,不可前进。
姬勇说,从南京大屠杀,到“一二八事变”,日本人能在中国大地上发动无数次精准的主动出击,联想到此前日本人的种种行径,利用广告做路标的说法还是具备可信性的。
此后,国民政府也逐渐觉察出了“仁丹”广告的异样,于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命令中国各地大肆涂抹“仁丹”广告。1937年温江转发上峰去除药品广告的行政命令。文件内容说:“对日本药品广告尤应注意涂抹消灭。”随之,四川城乡地区便掀起了一股涂抹“仁丹”广告的浪潮。另外,四川省政府还勒令城乡居民不得允许日本仁丹的中国代理商在其房屋墙壁涂刷“仁丹”广告,最终让其在中国销声匿迹。
合作单位:成都市档案局(馆)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