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11月28日] -- 华西城市读本 -- 版次:[f15]
扶与不扶
家长纠结 老师感叹
2013年11月28日


漫画 曾凤鸣

  

面对老人摔倒

  近日,由本报独家报道的四川达州“三小孩扶摔倒老太还是撞到老太”的争议新闻,引发了全国热议。就在社会大众追溯事件真相的同时,一场投票在国内某门户网站上发起,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考验的思考。截至昨日下午6点左右,有近10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而选择“再不扶了,心太凉”的网友占到了86.03%。
  ■记者手记我们为什么扶不起摔倒的老人
  时下,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事件频频发生。一方面我们听到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集体谴责与声讨,另一方面却是好人难当好事难做的无奈感叹与愤怒。我们为什么扶不起摔倒的老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困局?有网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网友的这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却让我们倍感现实的苍凉与感伤。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和尊崇以礼相待,以礼相还。然而当下的无情现实,却一次次撕裂人们坚守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当面对摔倒的老人,只要一出手,就可能遭遇一系列的麻烦:被讹诈,被质疑,甚至还被推到被告席上。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天真纯良的孩子去帮助老人,尊重老人?当纯净的校园教育与复杂的社会环境相碰撞时,我们到底要站在哪边才能两全?一方面我们需要发扬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保全自己。就是因为做好事的背后总是存在不可预知的成本和风险,所以在帮与不帮之间,大多数人会在心里做个权衡。
  我们为什么扶不起摔倒的老人,说白了就是惹不起那些纠缠不清的是非和垫不起那些昂贵的医疗费,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有教育专家尖锐地指出,一个扶不起老人的社会,是令人悲哀的。当下社会不缺乏惩戒恶人的制度和民意,却缺乏恶人悔罪的土壤,缺乏避免更多人沦为恶人的环境——即使很多人面对别人的素质低下、道德沦丧不断发出正义的吼声,这也不意味着他们今后遇到别人身处危难,可以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所以,改善教育,健全社保,从制度上为助人为乐者提供“保驾护航”,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发扬光大。否则,一切声讨与愤怒都将毫无意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华逸
家长
扶与不扶,都很纠结
  其实,早在这之前,有两则新闻曾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一位好心人扶摔倒的老人却反遭诬陷;另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旁人置之不理,结果老人出血窒息而死。这两则新闻都在拷问一个痛苦的社会现实:道德何在?良心去哪?
  当一桩桩“好心没有好报”的事件无情地击碎社会日渐脆弱的道德防线时,面对老人摔倒,孩子发问“要不要扶”,我们该如教育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不扶,怕孩子丧失爱心;扶吧,又怕孩子受到伤害。大多数受访的家长纷纷表示,扶与不扶,其实很纠结。
  女儿刚上幼儿园的刘女士表示,“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跟娃娃讲,我觉得让娃娃帮忙打电话求救就行了。”说起这件事,刘女士与几个同事讨论了大半天,她还是觉得不扶的好,以免引火烧身。
  70后家长李女士的看法则不同。“虽然现在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但我觉得都是个别,怎么能因为偶然事件就全部否定社会道德良知?有人说现在好事做不得,但我相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李女士说,“我还是会教育娃娃要做好事,好人有好报。就算有天娃娃因为做好事被讹,那也只能怪自己运气差。”
老师
还是要扶,传统美德不能丢
  当下,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很大落差,新时期德育课似乎遭遇了现实困境。然而,尽管一些个案使传统美德备受拷问与质疑,但无论如何,学校和老师始终保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孩子。老师们的一致观点是:无论社会环境怎样,传统美德不能丢。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教导学生要做‘新三好’,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让孩子们继续发扬下去。”达州市通川区七小书记吴晓平表示,“近日我校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讨论,教育学生以后遇见这样的事还是要坚持做好事,不过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最好是拨打120,寻求专业人士来帮助。”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达州市通川区二小副校长潘锋的认同。“我们还是不能因为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而放弃对美德的坚守,只是在见义勇为时应当要考虑自己力所能及。一方面我们要教育学生,一切要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前提;另一方面我们要学生本着相信社会的态度,相信邪不胜正。”潘锋表示,学校一直关注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目前我们正在准备组织召开班会,从思想品德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该加强社会教育。”达州市铭仁园中学教师王茂清说,“就是因为当下社会做好事反被诬陷的事件似乎不绝于耳,使我们整个社会道德感、正义感集体下降,所以单从学生的层面进行教育是不够的,现在应该要进行全民教育。”同时,对于“扶不扶”的问题,王茂清表示,“那当然要扶了,我还是会教育学生不能丢掉我们最起码的传统美德。”
学生
看情况决定扶不扶
  对于老师和学校一致的正面教导,而学生们的看法则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摆手就回答“不扶了,伤不起”;有的认真地表示“还是要扶,自己家里也有爷爷奶奶”;有的则诙谐地表示“看老人面善就扶”。
  撇开怕被讹而纠结扶与不扶的问题,达州市高三学生小君(化名)有自己的看法。“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好像老人倒地是不能随便扶的。有的老人倒地可能是有些疾病引起,是脑溢血还是什么,那个时候就不能随便搬动他,特别是脑部,否则容易误人性命。”小君说,老人的生命为重,自己没有专业知识,还是应该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比较保险。
  同样的问题,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涛(化名)的回答则似乎更贴近小孩子的心理。“我要是看到老人摔倒,假如他叫我去扶我就会去扶。要是没叫我的话,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可能会一直守在旁边,或者去通知附近的大人来处理。”
  究竟如何处理做好事反被诬陷的难题,有专家提出:直面难题,是让孩子建立核心价值观的可贵契机。遗憾的是,社会很美好,现实很无奈。当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而无法有效化解时,扶与不扶都将是个问题。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