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e12版:华西社区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11月26日] -- 华西社区 -- 版次:[e12]
二维码潜藏风险“扫码”须谨慎
2013年11月26日



  

  日常生活中,“马赛克”状的二维码随处可见。只要拿出你的手机“扫一扫”,就能浏览商品网页,或是查看商品的打折促销信息。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二维码将一些手机吸费软件植入其中。如果用户稍不留神,扫了这些潜藏危险的二维码,就有可能造成资金被盗、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

小小二维码 扫出便捷新生活
  在春熙路的一家商场内,贴有一张海报,海报的右下角印着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便能读取商场信息。据商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扫描了商场的二维码,就能关注商场的公共主页,可第一时间获取商场的打折促销信息。
  除了实体商场,不少电商也开始逐步使用二维码。“以往浏览店铺要记录店铺网址,会很麻烦。有了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店铺相关内容了,很方便。”平时喜欢在网上购物的李女士对记者说。
  而部分市民逛书店时,也喜欢随手“扫一扫”。因为安装了APP相关软件的智能手机,能够轻松扫出“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的售价。所以说二维码让生活更方便,也不为过。

扫码有风险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不过,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或是发布手机病毒。近期,浙江嘉兴网店店主汪女士在使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后,发现其支付宝账户中的1万多元资金和淘宝账户中的2.4万元信用贷款被“莫名”转走了。汪女士随即报警。可就在她做笔录时,12万多元的信用贷款也接着被转走了。
  手机软件工程师郑强解释说,二维码其实就是一串网址,生成发布都很简单。“不要见码就扫,当心背后的风险!”郑强建议,手机用户应该为手机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此外,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时,要看清网站域名,不要轻易点击反复自动弹出的小窗口页面。同时,郑强提醒广大手机用户,“在扫描二维码时,注意选择发布二维码的平台。通常来说,报纸、杂志等正规出版刊物上的二维码相对安全,而在网站、微博上发布的不知来源的二维码不能轻易扫描。”华西社区报见习记者 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