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川南“三名”评选,读者推荐火热进行中
“泸州古蔺那边有个马嘶建新茶多不错的。”昨日,有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特别推荐古蔺马嘶建新茶。“我去过那边,自然环境特别好,产出来的茶也特别清香。”
随着本报联合四城人气网站(自贡釜溪印象网络、大成泸州网、内江汉安堂、宜宾零距离)推出首届川南“名小吃、餐饮名店、名优特产”(以下简称川南“三名”)评选活动的火热进行,越来越多的网友致电读本推荐自己喜爱的名产。读者网友可通过致电028-96111、微博和微信参与话题讨论。
泸州马嘶建新茶 “质感优雅细腻,滋味甘醇可口”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建新茶种植历史追清溯明、渊源流长,悠久的种植技术和制茶方法沿用至今。当地自然生态良好,土壤肥沃,每年清明谷雨之间,正值茶芽初发、茶叶初展之时,每片芽叶,经云蒸霞蔚,雨露滋润,如自然的精灵,鲜嫩异常。
“原生态”对都市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些元素让马嘶苗族乡建新茶焕发了生机。对于生长出来的原茶,建新茶农还将进行纯手工的炒制加工。摊青、杀青、揉捻、整形、提毫、烘焙、拣剔。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时间、力度拿捏恰到好处。
“建新茶叶片嫩绿光洁,芬芳馥郁,质感优雅细腻,滋味甘醇可口,饮之齿颊留香,清爽怡人。常饮有提神醒脑、清凉解暑、减肥降压、养颜益寿之功效,属纯天然无公害绿茶,可称茶中珍品。”读者向本报推荐道。
当地茶农介绍,建新茶中的名品“建新春露”采用全手工制作工艺,整个过程需要45分钟左右,都是要做到慢功细活才会具有纤细多毫、嫩香持久、甘醇可口、润喉清爽、回味甘甜等特有口感。既有龙井茶的甘醇清香,又具备毛峰茶的浓香耐泡。
自贡冷吃兔 “鲜香麻辣,那味道巴适极了”
“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是古人对飞禽走兽类食物营养保健价值的精确概括,给予兔肉的营养价值的高度评价。到自贡,吃兔子就跟米饭一样离不开,要是到了自贡不品尝品尝冷吃兔,那会非常遗憾。
四川的自贡、富顺、荣县一带是全国有名的养兔之乡,兔肉供应十分充足;该地区人们也十分喜爱吃兔肉,尤其是喜爱烹饪和品尝一种名为“冷吃兔”的菜肴,几乎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不仅如此,只要是有客人到四川自贡一带做客,好客的主人招待客人的必备的一道菜就是冷吃兔,客人们品尝之后往往也是赞不绝口;即使是自贡人长时间地到外地去工作和学习,也常常喜欢让家里人做上一点,自己带上几包甚至让家里人邮寄几袋来解解馋。在读者打来的电话中,他这样评价:“鲜香麻辣,各种滋味交杂,那味道巴适极了。”
内江蜜饯 “滋润化渣,味美香甜”
内江读者胡先生来电说,素有“甜城”美誉的内江,怎可少了蜜饯?内江蜜饯味道纯正,饱糖饱汁,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尤其是老一辈的内江人对蜜饯的感情更深。”如今再配上精美的包装,蜜饯成了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之一。
内江早在300多年前就有蜜饯作坊,由于制作精细,品质优良,蜜饯成为著名特产,而早在唐代就被列为了皇家贡品,至今久负盛名。
内江蜜饯在鼎盛时期,曾经远销东欧、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初,内江蜜饯注册为“甜城牌”商标,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牌奖,2009年,蜜饯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宾叙府糟蛋 “蛋质细嫩柔和,油沙可口”
叙府糟蛋盛于清同治中(1860年左右),今宜宾市郊菜坝乡张竹君所创制,是将鸭蛋浸泡于配好作料的醪糟甜酒汁中一至三年而成。其传统生产工艺要经过3个阶段和10道工序,主要品类有南糟蛋、大众糟蛋、陈年糟蛋三种。在读者推荐的话语中,糟蛋的主要特点是:“蛋质细嫩柔和、蛋黄殷红、蛋白橙黄、醇香清幽、油沙可口、食味鲜香、余味绵长”,为佐酒助膳佳肴。宜宾糟蛋曾远销上海、南京、港澳、南洋等地。1949年后生产的“金鸭牌叙府糟蛋”1982年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82年和 1984 年两度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85年,曾组织糟蛋4万个向国外出口。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敖陶 张洵 于小晏 陈淋(资料图)
“三名”评选推荐渠道
微博:@华西城市读本(新浪、腾讯均可)微信:华西城市读本微信公众号“hxcsdb”热线:(028)9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