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b04版:学习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11月26日] -- 学习周刊 -- 版次:[b04]
好玉先不雕 摸清学生喜好再说
2013年11月26日

  

孔孟后人成都聚首论“因材施教”
  日前,一场难得的聚会把孔子第76代传人孔令涛和孟子第74代玄孙孟繁佳、以及前驻冰岛大使王荣华先生聚集在成都孔裔国学大讲堂。两位儒家宗师的后人,面对上百名成都学子和家长,分享了两大家族的教育理念。“古时候好的玉工得到好玉先不雕,而是看三年后才说,琢磨三年方出精品。过去的老师找徒弟要找两三年,徒弟进家门还得先干三年苦工。”孟繁佳先生的一番话,牵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好的老师,不是马上就教学生,而是先琢磨看学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才施教。”
  古时候拜师是一件大事,尤其是拜在孔孟后人门下。孟繁佳先生自小研读诗词、易经、儒学,他刚刚收了一位女弟子。光就拜师仪式而言就有奉茶、跪拜、奉六礼束修,师傅再回礼等等。而女弟子拜在门下后,师傅并不会急着交给她学问,“先不教,先要看清学生的特质是什么。”孟繁佳解释说。“现在某些所谓的儒学大师,其实是学究型的大师,他们教授的知识只是重复前人的知识,学生根本不买账。”孔子第76代传人、世界孔子基金会主席孔令涛这样说道,“在不少人眼里,孔孟后人是传统、老实、守旧的人,但我们更加需要有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人,需要用孔孟之道解决现实问题。” 张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