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54天的等待,4岁的彬彬原本模糊的家庭概念,渐渐被时光和老师的爱护抹淡,谈及对父母的记忆,他只说:“妈妈上班,爸爸打牌,爸爸要打妈妈,把妈妈打哭了。”身在攀枝花的彬彬,尚且年幼,并不懂得大人间的恩怨瓜葛,得知爷爷和妈妈很快就会来接他,他很兴奋,连称“想回家!”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知情人处得知,其爷爷和妈妈虽没能筹齐近万元托保费,但已于昨日下午从隆昌出发赶赴攀枝花。
彬彬与亲人重逢的日子,已不再遥远,而这颗孤独而幼小的心,正随着亲人的回归而逐渐升温。
奔向儿子
多方筹钱无果 妈妈和爷爷赶赴攀枝花
昨日,彬彬的爷爷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四处找亲友借钱,却被一一拒绝,“我刚出来(刑满释放),也没得那么些钱”。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彬彬的爷爷、妈妈和姑婆前晚留宿的火车站广场上的一宾馆。宾馆老板告诉记者:“我看到他们去火车站了,坐(10月31日)下午两点过的火车去了攀枝花,已经走了。”
彬彬的姑婆说,她昨天早上便从宾馆离开回家,“走的时候,彬彬妈妈还在睡,我把身上仅剩的1000块钱给了彬彬爷爷,只留了几十块钱赶车”。她说,彬彬的爷爷给她打了两次电话,均称借不到钱,不知如何是好,但劝她不要因为这个事与丈夫吵架,“莫把自己家也搞散了”。对于接回彬彬一事,她说,“哥哥说他一定要把娃娃接到自己身边,不论做点水果生意,还是去工地打工,都会把孩子养大”。
等待妈妈
为彬彬提前饯行 老师祝福孩子重归家庭
幼儿园的全体老师昨日下午特地在放学后留下来,为彬彬准备了一顿晚餐以作饯行。洋葱炒肉、土豆烧肉、炒莲白菜、青菜汤,老师做的都是彬彬爱吃的菜。
“彬彬,快去洗手吃饭了!”昨日下午6点20分,在园长刘萍的招呼下,彬彬飞快地从蹦床上跳下来,洗了手,坐在小板凳上。“来,多吃点。”席间,刘萍和老师们不住地往彬彬碗里夹肉。端着饭碗,彬彬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见记者在旁看着他,他笑着冲记者比了一个“剪刀手”。
老师们说,“也许明天彬彬的家人就要来接他回家了,能与孩子在幼儿园吃的最后一顿晚饭,很有纪念意义”。他们还给彬彬买了新衣服,准备了礼物,打算在他回家的时送给他。
园方称,考虑到彬彬家的实际困难,已将托保费降到最低。他们希望彬彬的家人能够好好对待他,相比同龄人,彬彬已经历了太多,“希望他们能尽最大努力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特写
“想妈妈吗?”“想!”
昨日,彬彬在吃过晚饭后,主动拉着记者陪他玩。
“彬彬,你想爸爸吗?”“想!”彬彬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妈妈呢?”“也想!”“你想爷爷不?”彬彬仰起脑袋思索了下:“我没有见过我爷爷,但我也想他。”
“你爷爷就要来接你回家了,想回家不?”彬彬抓着蹦床的栏杆,顿了顿,大声说:“想!”
与彬彬相处了半年多时间,刘萍说,也许在4岁半的彬彬脑海中,爸爸、妈妈,只是一个不太清晰的影像。而未曾谋面的爷爷,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毕竟太小,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孩子对亲人的渴望、对家的期盼,常常在无意间流露”。
华西都市报记者 徐湘东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