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年07月31日] -- 城市读本/快读·资讯 -- 版次:[d22]
宜宾市六中“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 ”
今年录取41名学生 培养“机器人”高手
2013年07月31日

  

  今年6月27日,宜宾市六中“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的录取分数线划定。录取依据为考生数学、英语、物理三科的中考成绩,这三科中考满分分别是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80分,三科满分共计320分。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共录取41名学生,录取最低分数为289分。
  宜宾市六中“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是该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而成立的,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历经百年的风雨征程,如今的宜六中厚积薄发,品牌优质、捷报频传。从“真道堂”到“宜六中”,这所百年名校传承“明德新民、经世致用”的校训,沉淀了百年文化,怀揣着百年梦想,走出了大批优秀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支持母校发展
  作为当时第一届初中考试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林忠钦曾在宜宾市六中高75级2班学习。在校期间,他就特别努力和勤奋,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那时候我们班上最安静,最努力的那个学生绝对就是林忠钦。”林忠钦的同班同学魏卫回忆说,“他是个别人在玩耍的时候却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当然他也不是书呆子,他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也能找到方法休息,是个会学习也会休息的人。”
  最后,林忠钦通过不懈努力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他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去年5月25日,林忠钦回到母校宜宾市六中,六中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了这位阔别多年的学子。在六中老校区时,他说:“看到这些照片,往日求学的快乐情景一幕幕都重现在脑海里了,感谢六中宽严并济的教学成就了我的今天。”
  同时,林忠钦还为六中学子做了一场题为“思源致远、天道酬勤”的报告。在报告会上,宜宾市六中聘请了林忠钦院士为六中“终身名誉校长”并授予了他“杰出校友”的荣誉称号。
  在林忠钦的支持下,2012年年底,宜宾市六中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签订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帮扶协议》;今年5月与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签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关于帮助宜宾市六中培养机器人设计人才的协议》。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13年四川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现场竞赛”中,宜宾市六中新高2012级学生王晓东、何鹏举夺得冠军。其中,王晓东还在“孤胆英雄”项目中获得全省唯一满分。宜宾市六中与名校携手吸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王晓东和何鹏举的夺冠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当你来到宜宾市六中精炼楼四楼的某间教室,你会看到里面奔走的机器人,你也许会有恍然来到科技馆的错觉吧?其实没错,你是来到了宜宾市六中机器人模拟室。在教室里,那些行走、转身、跑动的机器人就是六中学生自己设计搭建并设计程序的。
  宜宾市六中的“上海交大机器人设计基地班”是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电脑制作活动等平台,积极争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照顾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保送生招生政策、破格录取政策等,为学生升入名校奠定良好基础。
  据了解,该基地班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寒暑假开展科技活动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上海交大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机制;建立专职和兼职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伍雪梅 实习生 杨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