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a10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06月04日] -- 特刊 -- 版次:[a10]
华西“财富全球行”记者探访英标爱丁堡总部
弹性工作 今天多上两小时明天补休
2013年06月04日


标准人寿总部距离爱丁堡城堡仅一步之遥。


标准人寿的客户体验中心,让记者感到十分放松。

  

英标总部七楼的外伸阳台,距离已有800年历史的爱丁堡城堡的空中距离,只有200米左右。尽管总部大楼的外表很普通,但据说其内部装修十分高科技,仅6楼的装修就花了几百万英镑。从伦敦去往英国北部重镇爱丁堡,有多种交通方式选择,火车、汽车、飞机。前两种方式的优势是,可以沿途欣赏苏格兰独特的风景;但如果想快捷,还是只有飞机,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而前两种方式所需的时间,是这个数字的五倍甚至六七倍。爱丁堡是一座城市,得名于那个已有800年历史的同名城堡。爱丁堡城堡修筑在一个死火山岩顶上。站在岩顶,可以俯视整个爱丁堡城区。城堡三面悬崖,剩下的那一面,也是陡峭的斜坡:只要有十数名勇士把守住位于斜坡上的城堡大门,纵有千军万马,也休想踏上城堡半步。爱丁堡城堡是苏格兰人的自豪,历史上曾是苏格兰的政治、文化的中心,经历了数百年的痛苦和沧桑洗礼,依然强悍与不屈。而世界500强公司英标的总部,就在这座城堡的一步之遥外:英标总部七楼的外伸阳台,距离城堡的空中距离,只有200米左右。英标,这个成立晚于爱丁堡城堡600年的世界500强,在近两百年的拼杀中,让数百乃至上千家的对手公司,亡于自己的“剑”下,而自己如古堡一般岿然屹立。5月27日,在英标总部中国投资主管、精算师陈实的陪同下,华西“财富全球行”记者探访了这个外表很普通的楼群。
平等沟通 只有董事长有独立办公室
  大楼管理员乔治·司各特(George Scott),是一位看上去很友善的黑皮肤兄弟。虽然事先知道了来访客人的身份,他还是仔细检查了记者挂在胸前的身份识别牌,才领记者走进英标总部大楼。大楼位于王子大街西头,不是很显眼;要进入这个大楼,很有些不容易。事先预约、办理身份识别牌,之后才能进入大厅。而要从大厅进入办公楼层,需要经过一个类似安检的通道;去到不同的办公楼层,还需要有不同的门禁卡。大楼的管理,由司各特带领的一个14人团队负责。司各特团队,要负责外来接待、安排参观、协调客人要参观的各楼层或部门——英标总部各部门分工的细致,由此可见一斑。据司各特介绍,英标总部楼群呈U字形,由五栋相对独立的大楼组成;楼群总建筑面积3.3万平米。修建于1984年的这个楼群,有2200人在里面办公,包含了英标的所有高管。但只有董事长格里斯通一人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其他所有人,包括所有高管,甚至英标总经理,都在大办公室里的大桌子上办公。“主要原因是这样可以加强高管和员工的沟通,也可以营造平等氛围。”
表情拼图 告诉客户“我帮你克服恐惧”
华西“财富全球行”记者被准许参观总部大楼的7楼和6楼。7楼,英标布置了两个客户体验中心。“让客户来总部,是因为平时公司与客户的联系,止于网络、电话,接触比较间接;请他们来,是要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在做什么,未来四五年,我们将做什么。”“这也是一种推广,只是更为直观、更为直接。”司各特的介绍,简洁而明了。第一个房间里,电视、沙发、咖啡,应有尽有,充溢着家的氛围,客户可以在此随心所欲看书、看节目、聊天,也可以与工作人员聊自己感兴趣的保险话题。另一个房间里,挂满了普通人的各种表情大照片:“我们想渲染每个人内心的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哪怕回到家,这些情绪也缠绕着我们每个人。我们这样做,是要明白地告诉客户们:我们公司可以帮你克服这些恐惧。”司各特承认:英标总部有专门的心理学家,策划、设计这一切背后的每一个环节。7楼还有一个房间,布置得与欧洲火车车厢一样,一进入,解说员就以火车播音员的音调,告诉你“车厢”里的一切。司各特说,这是专门针对公司内部员工培训的,“教导员工,社会如飞驰的火车一样,每天都在变化、发生着各种不同,你要怎么做,才会做到与其他人不一样。”英标总部中国投资主管、精算师陈实也证实:进过这个房间的员工,出去后感受很特别,工作似乎更有点子和创意。
百万英镑 装修一层“普通”办公楼?
来到6楼,记者的眼前一亮。与寻常的办公楼很不一样,几种咖啡、多组沙发、宽敞的空间,让这里看上去很像一个典型的伦敦咖啡厅;看到几步之外的大办公桌,你才会明白,这里也是办公区。一张大办公桌,一般两到三台电脑,就说明是两到三个人在此办公。陈实的职位,算是英标总部要害部门的中层了,他的办公桌,就在这里。“比我职务高很多的高管,他们也在这样的办公室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我们看到的这个区域,有总部的战略部、资本管理部,和法律团队。”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注意到:没有人的办公桌上,只有一台电脑,干净得像电脑和桌子刚搬进来,一小张纸也不会有。“这是总部的保密手段之一。”这个6楼,就是比其他楼层显得稍微宽敞些而已,然而,司各特和陈实告诉我们的一个数字,却让它充满神秘:这一层楼,仅装修,“按人民币来算的话,就是数千万了。非常的高科技!”至于怎么高科技,谁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我们心里清楚:以精打细算闻名的苏格兰人,耗费巨资装修了一层“普通”的办公楼,一定有其深奥的玄机。
在英标总部工作的成都老乡:
带薪休假28天充满父亲式关怀
在爱丁堡,记者见到了一位成都老乡。他叫王丹阳,今年28岁,是唯一 一位在标准人寿总部工作的成都人。2004年9月,王丹阳从石室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9年9月,王丹阳远赴英国留学,攻读精算数学专业的硕士学位。2010年11月硕士毕业后,王丹阳一边打工、一边四处投递求职简历。2011年4月,总部在爱丁堡的英标,因印度离岸公司关闭、业务移到英国本土,需要招一批精算专业的学生。经过三轮面试之后,王丹阳获得了在英标总部的工作机会,职位是英国企业业务部的养老保险定价组。王丹阳的主要工作是:企业养老保险定价,行业市场分析和相关业务支持,定价模型优化,工作运营流程优化,客户体验改善和公司品牌推广。眼下,他正奋力想通过英国精算师的考试。“英标实行的‘弹性’工作时间,每周上班35小时。今天有事耽误了一个小时,第二天就多上一个小时,今天多上了两个小时,明天就可以少上两个小时。也可以把多上的时间存起来,集中耍。每年带薪休假多达28天。”王丹阳觉得英标管理很人性,“充满父亲式关怀。公司会考虑员工切身利益,比如去超市统一购买打折卡,回来发给员工;还免费送月薪的9%,给员工作为养老保险金。”危机密码
反向压力测试保证资产足够应对挑战
华西都市报:2008年的金融海啸,相信您还有印象。危机发生时,保险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您对中国的保险行业有什么建议吗?格里斯通: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其实是金融信任危机。银行在客户的购买力面前失去信任,客户在银行安全方面也丢失了信任,银行与银行之间也相互失去了信任,于是大家都停止了交易,金融业遭受了严重打击。缺失信任,是最大的问题。一家保险公司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不期而至的变化和困难。英标一直拥有强大的公司资产,这让我们能自如地应对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很少担心我们自己的存亡问题,而是致力于在危机来临的环境下如何开拓新的业务;我们的客户会因此更加信任我们,并对我们建立起更强的信心。每年,我们都会做很多的方案,设想我们可能在什么地方犯错,该怎样应对;我们还会预判什么事、什么情况会让我们破产。我们称之为“反向压力测试”。确保有一整套应对的商业战略,保证有足够的资产应对突然挑战——我认为,不管是英国的还是中国的保险公司,这种金融分析和方案设计,都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财政情况,这才让我们在不同的危机和挑战中,存活了下来。我对中国保险公司有三点建议:1、永远保持公司资产强大;2、明智地管理资产;3、集中精力关注你能控制的领域,不盲目扩张。养老理念
养老保险不能光靠政府
华西都市报:您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格里斯通:为13亿人口提供养老保险,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我对中国政府提高养老保险印象很深:第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2009年开始实施,现在已经覆盖了大多数农民。第二,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对提高退休生活标准和质量,有很大帮助。第三,中国保监会正在上海带头实行养老金试点计划,这可以鼓励人们为退休生活节省更多的钱。第四,一些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已经成立,这对于形成专业的养老保险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英国,政府定期修正激励机制,以此来鼓励人们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存钱。对中国的养老保险,我有一个建议:应该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进入养老保险市场。外国公司有丰富经验,能够帮助提高中国养老市场的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华西都市报:中国的养老保险行业应该向英国同行学习什么?像英标这样的公司,应该怎样帮助中国的客户,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养老金?格里斯通:英国的养老保险,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能在中国也会看到类似的变化。过去,英国人主要依赖国家在他们退休后的帮助,他们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储蓄,或者养老计划。但随着人口增长及人口老龄化,国家开始对每一个人都面面俱到感到困难。在英国,政府开始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降低养老金实际支付水平。此前,英国的雇主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及薪酬水平,保证员工在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保证型养老金”。但随着国家对相关政策的修正,“保证型养老金”变得越来越昂贵。由此,雇主转而更多转向“非保证型养老金”。我们已经与中国分享了很多年的经验。10年前,我们帮助培训一些政府官员和公司员工;在中国的一些养老保险专门会议上,我们也派出了代表进行宣讲,并定期与中国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在英标的帮助下,我们的恒安标准人寿已经在中国开发了一些养老金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