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陆阳阳香港摄影报道
香港寸土寸金。置身于香港中环,犹如走进了一片茂密的建筑森林。站在十字路口,左右环顾,满眼是新旧交相呼应的摩天大楼;狭长的街道上,繁华摩登的商场食肆,忙碌嘈杂的摊贩市场,以及行色匆匆的人们,构筑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这里,是香港的心脏地带,生动描绘了寸土寸金的概念。
的确,在香港能够有一套几十平方米的住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住房面积达到93平方米,那就算是豪宅了。
由于山多平地少,香港城市的发展空间被迫向下、向上,也向海、向铁路轨道延伸……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下,“绿色植物和公共空间”对于一个住宅、写字楼、商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而绿色,是建筑森林中的生命颜色,也是都市人放松心情的颜色——想要更多的绿色,香港的城市建设者就要有更多新颖思维,更长远眼光的取舍之道。
实际上,与香港一样,包括成都在内的很多内地城市,摩天大楼越来越多,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均面临着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变窄变小的问题。而已经先走一步的香港经验,或许给内地城市发展带来启迪。
5月16日,华西传媒集群“财富全球行房企总部行”记者探访信和集团香港总部尖沙咀中心,采访了信和置业联席董事(中国项目)陈秉刚先生和信和置业联席董事(营业部)田兆源先生。
探访中,我们看到了香港首创及最大的直立花园:耗资5000万元,面积约800平方米花园长在墙壁上,不仅养眼,还有环保功效;看到了位于宏天广场9楼的天台花园,那里五颜六色的辣椒长得正艳;还看到了一个住宅项目竟然舍用一半的占地面积打造公共空间,花园、游泳池、保龄球场、家庭聚会厅等一应俱全……
回到家之后,看到的不应是繁华,而是一份属于家的宁静,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基于“为您建设更美好的香港”的公司理念,信和集团才会在绿色环保和公共空间上推陈出新,甚至不惜资金和土地资源地大手笔投入。对此,信和置业联席董事(营业部)田兆源一语中的:“绿色,是我们最有力的品牌。而美化城市,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事情,我们所落成的建筑物因为绿化而越来越漂亮。”
财富密码对话信和置业联席董事(中国项目)陈秉刚:
六旬地产大佬 常暗访旗下商场
在接受华西财富全球行记者采访时,信和置业联席董事(中国项目)陈秉刚说:“老板(黄志祥先生)常对我们说:顾客才是公司真正的‘老板’,所以一定要照顾到顾客的需要。”
非常严谨和看重细节的黄志祥先生,尽管已经年逾六十,还定期亲自到信和集团旗下的酒店、商场、项目工地去“明察暗访”,甚至会注意到洗手间的清洁程度,比如地面是否有水,台面是否干净,是否给顾客提供了擦手的纸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加入香港信和置业,您认为信和集团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陈秉刚:我们深信追求卓越质量是成功的关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例如在物业销售方面,我们以电子追踪系统跟进整个销售过程。交楼后,我们也会进行意见调查,听取顾客的意见。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先生很重视集团产品的品质,他会在周末有空时去看看公司开发的物业。
华西都市报:黄志祥先生会亲自到工地?他的办公特点是什么?
陈秉刚:严谨,看重细节。黄主席是很敬业的一个人,每天上午9点上班,而8点半他肯定会在办公室的。他还常常亲自到信和集团旗下的酒店、商场、项目工地去“明察暗访”,甚至会去看洗手间的清洁情况,比如说台面干不干净,地上有没有水,是不是都给顾客提供了擦手的纸巾……
在他看来,如果洗手间的每个细节能够做得很好,那其他方面才会有可能做到最好。
“顾客才是公司的老板”
华西都市报:你们很看重顾客满意度?陈秉刚:对的。黄主席常对我们说,顾客才是你们的老板,所以一定要照顾到老板(顾客)的需求。他们是最终的使用者,顾客满意度的高低,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华西都市报:顾客遇到麻烦的时候,你们怎么处理?
陈秉刚:我们强调“急迫意识”,就是急客户所急。比如,我们接到住客需要处理的个案,就由接到了顾客反映的问题的同事,从头到尾跟进到底,一直到处理好。避免环节对接人多,容易出现踢皮球,不能及时解决顾客的诉求。
“从细节着手解决症结”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香港物业都很看重会所?
陈秉刚:因为香港的房子小,所以香港物业会把会所作为娱乐、健身、招待亲朋好友等活动的场所进行重点打造。除了注重打造会所之外,我们还会经常回访已交付项目的会所,研究其设施使用情况:看看会所的功能够不够用,哪些设施更受欢迎,住户有没有新的需求。
华西都市报:您个人从中最受感染的是什么?
陈秉刚:需要敏锐地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去有效解决。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的孩子小时候学游泳,因为没有时间教他,于是请了一个教练。可是孩子学了3年还没有学会,我十分纳闷和不解,现场看了小孩游泳10分钟之后,喊他过来,不要在游泳池中心游了,沿着游泳池的边游,结果他5分钟就学会了。因为他就是怕自己在水深处不够力气,游不远,两下就站起来,解决问题症结在克服心理障碍。工作也是这样,需要从细节着手,解决症结。
创富密码信和置业联席董事(营业部)田兆源:
绿植才是建筑不老的秘密
“一个建筑项目的落成,我们觉得不光是把自己的销量做起来,也要把周边的环境带起来。作为一个地产龙头企业要有比较长远的眼光,不是看一个项目,是看一个长远的小区发展,看一个地区的发展。”在信和置业联席董事(营业部)田兆源看来,“绿色”是一个房地产企业应有的品牌之一。
花5000万建“直立花园”
华西都市报:荃新天地耗资5000万元首创了一个“直立花园”。控制成本对于地产商来说非常重要,你们为什么如此大手笔呢?
田兆源:我们觉得很值得投进去的,因为这会变成信和集团的一个品牌。大家一讲起绿化,就会想到信和环保,绿化做得用心。而顾客为什么买信和的物业,因为房子质量好,会所做得非常漂亮,还照顾到各项细节。我们很相信一点,石材、钢筋、水泥等等都会老化,只有植物会越来越漂亮。我们有一个项目的园景非常漂亮,房子卖光后五年,突然有一次我想进去走一走,结果发现比5年前更漂亮了。
华西都市报:你们就相当于把绿化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
田兆源:对。华西都市报:收获怎么样?田兆源:收获还是蛮大的。这是长远之策,前期的投资会使后期的收成更好。而新加坡的远东机构是我们的姊妹公司,而我们也会把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概念带到香港来,在住宅、商场、酒店和写字楼中更多地融入环保元素。而这也是一个社会责任。
做好厨房就拴住了女主人
华西都市报:就个人而言,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田兆源:我想要的房子,第一个就是厨房、客厅等户型设计的比例做得好。这也是我们在设计图之初的想法,太大客厅和太小房间都没有用。不管是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还是几百平方米的房子,比例做得好,你自然都住得很舒服。
华西都市报:喜欢房子的哪个部分?田兆源:我享受做饭的过程,因为我觉得一个家就是享受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很好的厨房,你可以请客人来一起分享,这点很重要。信和集团卖了那么多房子,很多顾客都是因为爱上我们的优质厨房,因为买房子最后决定的是太太。
华西都市报:其实,很多人在香港有一个感觉,到处都是高楼建筑,有一种水泥森林的概念。您觉得从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完美,更人性化?
田兆源:这就是我们刚才谈的绿化。你走进信和建造的房子里,好像感觉与外面有一个分割,在小区的每一个地方都可见绿色植物。包括我自己的房子也是,我一定喜欢有户外空间的,有露台的房子,远望的时候,眼睛也会比较舒服。
创新密码“我的爱好,
就是看新盘”
每个楼盘都应有惊喜
“我在信和置业差不多十年了,深刻感受到公司所强调的卓越品质。一 开始就把所有顾客想要的东西和元素都放在考虑当中。顾客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在不同地点有什么不同的需要?OK!我们就给超过顾客期望的东西。”田兆源说,信和置业力求每个楼盘都给顾客惊喜。
一定要有新东西刺激顾客
华西都市报:买房是人生很大的一笔投资,不少人收房的时候会有失落感。
田兆源:正是基于这点,我们强调零瑕疵,希望每一个楼盘都有惊喜给顾客。交楼的过程,除了漂亮以外也要很实际。实际上,我们不是盖了一个房子就交给顾客,还在服务上不断创新。
例如,我们的御金·国峯毗邻广深港高铁总站、九龙站及柯士甸站,高速往返内地主要城市,由此商务买家比较多。考虑到商务住客很注重西装,于是,我们就把香港被誉为是四大衣服定制公司之一引进来,同样可以给住户上门量身定做西装。另外,还有跟一位香港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合作,为住户上门烹调鱼子酱佳肴等。
华西都市报:您是如何看待创新的?
田兆源:香港人很喜欢接受新事物,那我们一定要有新的东西刺激他们。我们住宅的各种公共设施落成后不是装饰,哪一种最受欢迎的,哪一种最常用的,哪一种是不太常用的,都有评估系统,定期用新概念替换旧概念。而我的一大爱好就是参观新落成的酒店。不过,香港是很成熟的城市,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的东西不容易,需要很用心。
不是设计什么就卖什么
华西都市报:您负责信和置业香港物业的销售和推广,请问您有什么样的营销理念?
田兆源:品牌要有内涵。而我们销售的特点:不是设计什么就卖什么,而是销售在设计之初就介入。也就是说,我们从开始设计已经想到销售,从设计到开卖,再到物业服务,包括售楼小姐穿什么样的制服,送给造访的顾客什么礼物,顾客对装潢有什么不满意,都是我的责任。
华西都市报:做销售的都要参与?田兆源:信和可以做到这一点。好的沟通很重要,用团队精神来把事情做好,这样卖房子才卖得好。并且,一个公司那么多人,不同人想法可能不一样。从管理层到前线员工都知道公司的发展理念,它要往哪一个方向走,这样的沟通很重要。实际上除了带电话之外,我走到哪里还要带一个“黑莓”,随时查收和回复同事发来的邮件,有的时候一天有几百封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