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2版:学习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05月14日] -- 学习周刊 -- 版次:[042]
携着梦想,我们走在路上
2013年05月14日

  

即将迎来建校10周年,七中实验老师讲述梦想——
  今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迎来了建校10周年。“在这样一个追逐梦想的地方,老师们可以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可以真正学到知识,每一个人都能做梦并实现梦想。”学校师生说。
  记者采访到学校的教师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在“七中实验的梦想”。

携着梦想,我们走在路上
  讲述人:初二年级组长谢俊昭
  五年前,毅然辞去一份稳定的公职,我带着一丝惶恐和几分欣喜,走进了这所让人向往的名校。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徜徉在这块土地上,浸润着七中厚重而博大的文化,这所曾经在心目中神秘而遥远、可望而不可及的学校逐渐在头脑中明晰起来,“智、勇、严、群”这些原本抽象而冰冷的文字也变得鲜活温暖,仿佛可感知可触摸一般。于是,我真正理解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的深刻内涵,真切感受到了这里的孩子融入生命中的自信和大气,也读懂了我的同仁们眉宇间散发出来的那份从容与淡定。
  置身于这片热土,我目睹了它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欣喜地看到“再造一所七中”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这份成绩的取得依托于与七中一脉相承的教育指导思想,得益于七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归功于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
  如果说真金是在烈火中炼铸出来的,那么教师就是在课改的熔炉里锻造出来的。无数次的探索、反思与实践,“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我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法宝,而在这一理念之下演绎出来的生命课堂更是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心灵里曾震撼于这样一句话:教育极可能是一扇门,更可能是一堵墙。世界上再没有比教育更加轻盈的翅膀,也再没有比教育更加顽固的牢笼。而今天,我们七中实验人的探索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走向世界的大门,携着梦想,正走在路上!

我教学生涯的新起点
  讲述人:数学组组长刘家云
  七年前,我第一次迈进七中实验校园,就被她的美丽所折服。漫步在校园内,满目青翠,时而飘出的读书声使校园更显幽静:这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这里,是我职业成长和事业成就的良好平台。大学毕业后,在公立学校任教,不安分的我先后考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但转行未果。后来我又先后到过两所私立学校工作,但基于多种原因,仍难以体会到职业的成就感,职业成长缓慢。2006年,我来到七中实验,学生的殷切期盼、自身的成功渴望让我很快排除杂念,静心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给予了我很多成长的机会,我先后担任了三届理科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受益于同事的精诚团结,体会了成功的喜悦,拥有了做教师的自信,感受到“家”的温馨。

我们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讲述人:英语教研组长冯刚
  每个踏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人,无不被她的恢弘大气、美丽恬静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而踏进来并成为其中一员的我们,更是被她的“再造一所成都七中”的追求和梦想所吸引。
  学校坚守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每周两节选修课,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学科研方面,秉承七中本部的传统。以备课组为单位,全面实行七中“三备、三定、四统一”备课方针。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展示课,相互听课评课,为组内老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平台。学校每年两次大型教育研讨活动营造了学校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发了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以活动促校风,以活动促学风”。我校的其他各种活动更是彰显了“大气、骨气和争气”的育人境界。由此,学校一直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在各级各类考试、竞赛中,成绩斐然,名列前茅。学生人数由刚开始的七八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千人。“再造一所成都七中,是七中实验人的梦想,”我们正一步步坚定地向前迈进。我们相信梦想必将实现! 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兴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