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05月14日] -- 特别报道 -- 版次:[010]
独家首访拉法基瑞安水泥新任CEO高希文:
中国西南 拉法基战略核心区
产能并非成功唯一标准 致力“构筑美好城市”
2013年05月14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使用拉法基水泥建造,这是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


高希文拉法基瑞安水泥新任CEO


拉法基全球研发总部专家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企业研发情况。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主体育场——绿点体育场,是拉法基在全球参与的知名建筑之一。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黄金海岸”,人造海滩十周年庆典时的赞助商广告牌,拉法基为沙滩提供了沙子。

  

高希文的职业生涯始于1978年。1998年加入拉法基集团后,他先后担任过拉法基韩国水泥分支、法国水泥分支首席执行官和北美地区水泥分支总裁等职务。在此次新的任命之前,高希文任拉法基东亚地区首席执行官,负责集团在韩国、日本、越南和朝鲜的业务。
在华20年

致力于可持续建设
  华西都市报:拉法基从1994年开始进入中国,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拉法基在中国的业绩表现如何?中国市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高希文:在水泥行业,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市场,年产能达到22亿吨,占据全球总产能的半壁江山。而1994年拉法基进入中国时,整个中国市场的产能只有4亿吨。在环保、减排等方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大幅增强,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继1994年在北京设立第一家工厂后,2005年,拉法基又与香港瑞安建业共同组建了一家名为拉法基瑞安水泥的合资企业。自2010年以来,公司的经营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国西南地区,并跃升为市场领军企业。经过将近20年的在华经营,无论在运营方面,还是在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新可持续建设等领域,拉法基在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华西都市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这对很多跨国公司而言是机遇。拉法基有什么针对性的策略?中国市场在拉法基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高希文:城市化是全球性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最新数据显示:到2050年,将有90亿人生活在城镇地区。城市化意味着须建设更多住房,城市须更密集、更持久、更四通八达和更加美观。这将带来与人口、公共设施及环境相关的各种挑战,同时也会带来机遇。在中国,我们致力于通过与各界合作,为各地的城市化进程做贡献。例如在重庆,我们于2011年成立了拉法基首个海外可持续建设实验室,以满足中国的可持续建设需求。2012年,我们又率先推出一系列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以满足可持续建设的市场需求。这些方案包括隔热系统解决方案、结构系统解决方案、路面铺装系统方案及节能方案等。中国已经是拉法基全球核心市场的一部分,并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西南地区

中国战略的核心区
  华西都市报:并购是拉法基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拉法基在四川、重庆等地,兼并过一些水泥厂。下一步,在中国还有类似的动作吗?主要会集中在哪些地区?高希文:自2005年拉法基瑞安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各个方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包括改善安全管理、技术升级及优化生产设施,环保减排行动等。2012年,拉法基瑞安遵循拉法基集团的全球性战略,将中国的业务结构从三个分支整合为一个拉法基,以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并提高效率和效果。2013年4月,拉法基集团宣布了新品牌定位——“构筑美好城市”,以应对全球城市化趋势带来的挑战。我们的目标不是仅仅成为建筑材料的生产者,而是成为建筑产品及方案的供应者。致力于建设更宜居、可持续城市;帮助人们(无论其收入、文化及区域)以低价获得更优质的住房,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此全新品牌定位,相信拉法基瑞安亦将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华西都市报:目前中国西南地区的战略是怎样的?未来将如何加强对西南地区业务的开展?高希文:水泥行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为了集中精力办事情,2010年,拉法基瑞安宣布出售北京业务,将重点放在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当之无愧是拉法基中国战略的核心区。目前,我们的4个分公司分别位于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建有30个水泥生产基地、4个混凝土生产基地、1个骨料生产基地、1个烘干机生产基地以及1个填充墙基地。
安全为基

鼓励员工申报险兆
  华西都市报:中国正在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其中水泥是重点调控行业。这对拉法基而言,是扩大份额的机会吗?拉法基是否会有具体的对策和措施?高希文: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产能并非是衡量企业在市场上实力强弱及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对于拉法基来说,我们在中国的产能从2005年的2400万吨增至2012年的3000万吨。同时,我们还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并已取得巨大进步。到2013年3月底,我们有6个生产场所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无损工时事故。我们在环保减排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矿山恢复、使用替代燃料及替代原料、余热发电等。近年来,我们开始与当地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为可持续建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在启用拉法基新企业品牌定位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向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方案。华西都市报:安全一直是拉法基的重中之重。拉法基是如何在员工中间树立安全意识的?和其他企业的安全理念有何不同?高希文:健康和安全是拉法基瑞安的核心价值观和首要任务,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拉法基瑞安希望确保所有在公司现场工作以及往来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和第三方)都能感受到最为安全的工作环境。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安全业绩最好的工业公司之一,公司的宗旨是在工作中拒绝冒险,公司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零死亡率。我们大力鼓励员工申报险兆事故,从而消除隐患,避免发生事故。正如你们在访问拉法基集团里昂全球研发中心时,第一件事就是观看安全警示视频,我们所有的来宾和员工,以及供应商、经销商,进入拉法基之前,都会观看这个视频。
创新基因
水泥中的“超人”
撑起没有钢筋的“魔鬼桥”
法国建筑师鲁迪·里希奥蒂,利用这种新式混凝土,在位于法国南部旅游区的魔鬼峡谷上,修了一座“魔鬼桥”。桥长68米,桥身是一根横跨深渊的水泥大梁———中间无任何桥墩支撑,桥面只有三厘米厚!摩天大楼能高耸挺立的关键,是采用加了钢筋的混凝土。现在,拉法基集团研发出了一种硬度极为出色的混凝土,名叫Ductal(词意“导管”),不仅硬度高、质量轻,而且可以做到不使用钢筋。4月11日,在参观拉法基集团里昂全球研发中心时,高级专家杰斯奎尔向我们展示另一种用特殊水泥和技术生产的超强轻量混凝土,“它几乎是水泥里的硬度之王,甚至比钢还硬,但重量要轻许多。”他告诉我们,这种名叫Ductal的高硬度混凝土,是一种无配筋的新型绿色结构建筑材料。相比普通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是6到8倍,抗折强度是10倍,耐久性,则达到了标准指标的100倍,能在过载情况下,变形但不断裂。同时还具有超高质量的表面,隔热性能优良,是结构建筑的绝佳材料,尤其在桥梁上使用,更能比普通钢混桥梁节约35%的原材料,降低53%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此神奇的功能,诀窍在于混凝土内部用钢纤维加固(占混凝土总容积的2%),因此不用再加入钢筋,“我们曾经在法国建造了一座桥,单梁达到150米长,完全不用一根钢筋。”杰斯奎尔认为,“对建筑美学而言,这是一种施展才华的原料。”的确如此,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法国馆使用了大量由拉法基Ductal水泥建造的支架和外部装饰线网,整体布局显得异常轻盈、精致。事实上,包括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大裤衩”在内的诸多标志性建筑,都使用了拉法基的产品。
成长基因水泥生产≠高污染国内首批矿山复绿在四川都江堰实施
  水泥行业,人们总习惯于打上“高能耗、高污染、破坏环境”之类的标签。多年以来,拉法基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寻求把专业技术和经营绩效、创造价值和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相结合的战略。他们甚至要求,矿山开采后要进行复耕等措施恢复生态,这是出于何种考虑?对拉法基瑞安水泥新任CEO高希文先生的专访中,华西都市报记者提出一个疑问,“如果矿山复耕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巨资,甚至侵吞大多数的利润,你们还会这么做吗?”高希文表示,拉法基水泥坚信,只有服从公共利益,才能实现长远目标。这就要求企业经营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满足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他指出,“我们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持续提高环保成效。因此,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及生物多样性。”高希文援引了一些资料,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拉法基水泥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早在10年前就开始制定可持续愿景。”在其2012年发布的《2020年可持续愿景》中,拉法基设定了明确的矿山恢复目标,即所有矿山必须在2015年前按照集团标准实行复原计划。拉法基在中国,首先是在四川的都江堰工厂实施矿山恢复计划。自2002年至2011年,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对工厂的23万平方米矿山进行复原,种植了多种植物,共有10多种,总数超过20万株,同时在矿山水土保持方面的投资,超过了2100万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拉法基都江堰厂的矿山,是我们在中国的首个矿山恢复示范项目,也是中国国内首批进行矿山植被复原的矿山。”高希文还透露,在矿山复原之初,他们聘请了都江堰林业局绿化委员会的专家,对矿山植被进行考察研究,并征求世界遗产管理方面专家及当地居民的意见,确定复绿工作全部采用适合当地气候的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物种造成侵害。同时依据当地气候特点,采用了低矮幼苗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