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3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日期:[2013年04月26日] -- 健康周刊 -- 版次:[083]
应对突发事故 学做急救有备族
2013年04月26日



















  

@华西都市报:
  意外,时有发生。提早学习关于急救知识,助人救己。灾难面前如何处理身体的创伤,如何避免身体遭到进一步的损伤?
创伤后
  先止血伤口要仔细消毒
  遇到突发事故,伤者如果流血不止,应当想尽办法止血。止住血才能保证后续的援救,才能让患者有生的希望。据急救专家介绍,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法:用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这种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垫等敷料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或者四头带加压包,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常用于颈部、臂部等较深伤口。
  3、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闭合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
  4、屈曲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窝内放置棉纱垫、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布带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能使用,因此法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TIPS:如何包扎?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广泛,既能压迫止血,又能保护伤口,固定敷料减少污染,固定骨折与关节,减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头带、绷带,亦可用毛巾、手绢、布单、衣物等替代。
  一般伤口包扎时要注意对伤口妥善处理,如清除伤口周围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肤等。选择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盖伤口的纱布应严格无菌,没有时亦应尽量用相对干净的材料覆盖,如清洁毛巾、衣服、布类等。包扎时,不能过紧过松,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面或前面。
骨折后
  少移动固定后再搬运
  很多灾难发生后,往往都有骨折发生。出血很容易发现,并能及时止住。但骨折由于在身体内部,不容易发现。如果没有考虑患者骨折情况,强行搬运移动很容易造成更大的损伤。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是否骨折:
  1、肢体产生畸形。由于骨折移位,使得受伤肢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由骨折两断端的相互摩擦引起。
  只要伤员有上述三体征之一,即可诊断骨折,除此以外,骨折还有一般表现,即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压痛,局部有肿胀、瘀斑,骨折部位出现功能障碍。故有上述表现者,应诊断骨折或怀疑有骨折存在,均应固定。TIPS:如何急救?
  急救时的固定主要是对骨折的临时固定,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复,而是为了防止骨折端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搬动。固定的材料可选用木质、铁质、塑料制作的夹板或固定架。
  急救时常就地取材,选用长短宽窄合适的木板、竹竿、树枝、纸板等简便材料,有时亦可利用伤员的身体,健肢将伤肢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固定于胸前,用健肢来固定受伤下肢等。如果是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随意搬动,应就地临时固定。
  固定前应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铺垫在夹板上,以免损伤皮肤。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最好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下部缠起,以减少伤肢充血水肿。骨折患者由于不清楚受伤的严重程度,所以只要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就应该让专业医务人员来处理,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伤。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金龙